劉源江看了短信,繼續又回到北海艦隊曆練的那兩年時光,那特殊的兩年鍛煉了劉源江的意誌,也讓劉源江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真是收獲滿滿,現在劉源江還跟當時的那些戰友保持著聯係,跟徐慧妍的聯係斷斷續續,大概在三年前,就徹底失去了聯係。…。。
在劉源江的認知中,徐慧妍是一個很神秘的人,讓他沒辦法看清楚,更彆提看透了,徐慧妍就像是一個有愛心的大姐姐,對劉源江很照顧,但平時總是繃著臉不苟言笑,極其的嚴肅,脾氣也是出了名的火爆,劉源江和他的那些戰友們,私下給徐慧妍起外號叫爆姐。
最讓劉源江不理解的是,這個濃眉大眼,鼻梁高挺長相出眾的徐慧妍,從二十五歲登上北海艦隊的艦艇之後,一直就沒有下過船,她的雙腳不曾踩在土地之上,跟隨著艦隊生活,永遠在海麵上漂泊。
劉源江看了一眼手機屏幕的時間,淩晨四點多天,確實也快亮了,根本也睡不著,索性就起床。
“徐姐,我當然記得,你還在艦隊的船上吧?”出於禮貌劉源江還是回複了徐慧妍的信息,徐慧妍是一個很神秘的人,劉源江和他的戰友們都這麼認為,當初劉源江跟隨了一批新兵,負責管理他們的正好是徐慧妍,當時徐慧妍也是艦隊裡,年齡最大,且還沒結婚的女性,加上火爆的脾氣,俊秀的麵容,以及永遠不下船,這個給她自己定下的人生信條,更增添了徐慧妍的神秘感。
聽北海艦隊的老同誌說,徐慧妍家庭條件非常好,父母都在國外工作,似乎是國際大公司的高管,如此優渥的條件,徐慧妍卻選擇來到北海艦隊從基層最普通的海軍做起,總之這是一個迷一樣的女人。
“準確來說,我有想下船的衝動,但我需要勇氣,你能給我勇氣嗎,劉源江。”
劉海洋看完了短信,隱隱約約卻有一種莫名其妙的不安感覺,徐慧妍想下船需要勇氣。
劉源江猜不透徐慧妍到底是什麼意思,他怎麼能給她勇氣呢?
劉源江隻記得他第一天去北海艦隊報到的時候,徐慧妍盯著他,足足看了有五分鐘,把比較害羞的劉源江看得差點哭出聲來,關鍵是徐慧妍的眼神太犀利了。
劉源江刷完牙穿好衣服,準備去單位,必須調整調倉推進器的戰略方向,功率設定的十六點八兆瓦,這完全就是自不量力的失敗行徑,現在劉源江明白了,他的老師李文山為什麼對設計方案全盤否決,即便是他們真的能製造出來,這個功率的調倉推進器,但性能呢,安全性和可靠性呢!肯定會有問題。
兩兆瓦的吊艙推進器,跟十六點八兆瓦的吊艙推進器,完全不是一個量級,這種動力輸出的高精端精密設備,可不像是說一個人能喝半瓶水,努力也能喝一瓶那麼簡單,不能相提而論,要穩紮穩打,步步為營,那麼現在擺在劉源江,這個技術負責人麵前迫切的問題就是擺正姿態,確定方向。
劉源江開車到了單位,因為來得太早,整個科研實驗樓,隻有他一個人,劉源江喜歡這種感覺,來到試驗場區,地上擺滿了吊艙推進器,拆分下來的零部件,同時還有國外一家廠家生產的吊艙推進器,同樣被拆得四分五裂。…。。
劉源江並沒有聽到手機鈴聲響了,等他再次看手機的時候,已經陸陸續續有團隊的其他同事也來到了吊艙推進器試驗場。
“我想去找上海找你,我想跟你好好談談,你想過結婚嗎?我有好多年的年假都沒休,劉源江你覺得合適嗎?”
劉源江看到徐慧妍發來的短信,更多的是感到莫名其妙,跟他似乎沒有什麼好談的,再說在北海艦隊那段時間,劉源江也沒怎麼單獨跟徐慧妍接觸,劉源江甚至覺得他跟徐慧媛還有那麼一點點代溝,人們總說相差五歲以上就容易產生思想交流障礙,也就是人們所說的代溝。
“誰呀?”
劉源江正盯著手機屏幕發呆,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一個十幾年一直在船上大海漂泊的女人,為了一個男人會下船,這事情可沒那麼簡單。
董萌走到劉源江身旁,眼睛一掃劉源江手機的屏幕,短信的內容也看了個十之八九,“怎麼,有個女人跟你求婚了?”
“沒有,瞎說什麼呢。”劉源江趕緊把手機放下,又冷冷地看了一眼董萌,“你這屬於偷看彆人手機窺探隱私。”
“我又不是故意看,你一個人拿著手機,在這傻傻地看了這麼長時間,我過來看看,這有什麼不正常?你昨天晚上不是通知上午九點開會嗎!我是來告訴你,大家都到齊了,就等你了。”董萌撅著嘴,有些傷感,但確實基本上已經看到了,徐慧妍給劉源江發短信的內容,董萌還以為這個人是何馨,不過如果是何馨的話,劉源江應該很高興,而不像現在一副心事重重,滿臉陰霾的樣子。
劉源江是最後一個到會議室的,這是一個小型會議,包括劉源江在內,僅僅有五個人,他們這個吊艙推進器的研發設計團隊,核心技術人員有十幾位,加上其他的一些同事,其實整個研發設計團隊有將近三十人,任何一項偉大的科技進步都跟群策群力息息相關。
其餘的四個人分彆負責電機機械設計方麵,以及液壓係統,全自動控製技術,以及電磁係統相關,這四個主要方麵涵蓋了整個吊艙推進器的所有技術領域,同時這四個人也分為四個攻堅克難研發小組,董萌是電機機械設計方麵的組長。
劉源江是總統籌吊艙推進器,研發設計工作技術總工,當然在他之上,還有分管領導船舶研究所所長,具體的設計研發工作,都是在劉源江的帶領下進行。
“我們現在調整戰略方向,更為準確地說,是做減法。”劉源江一晚上沒有休息,目光有些渙散,但注意力非常集中。
包括董萌在內的其他三個小組組長,幾乎同時眼光詫異的看著劉源江。
劉源江一直是一個強調做加法的人,怎麼又做減法?
“十六點八兆瓦目前這個功率量級我們還不具備研發能力!因此我們進行降級,爭取在半年時間內,在既有的技術和經驗基礎之上,研發出與公司、通用電氣(GE)有同樣性能的十兆瓦的T型吊艙推進器,我覺得這個目標切合實際,我們點點腳尖就能摘取勝利的果實!我從瑞士?公司回來之前,了解到他們已經能夠生產出三十兆瓦的T型吊艙推進器,我們不要盲目攀比,也不要慌,先拿下十兆瓦這個量級!”
月影風聲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