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低頭。
這不是卸磨殺驢麼?隻是,是自己卸磨殺驢。
劉徹:“剛剛那種辦法,能保給你的獎勵,最多就是你從此以後退下去了,子孫後代也不要做官了。”
李廣頭更低了。
這個萬萬不能選。
當初李廣就很明白自己的使命是什麼,就是帶領家族發展起來,這一條選了,那不是白乾了?
光有名頭有什麼用?等自己死了,劉徹不隨便找個理由,就把爵位收回去了?
劉徹:“第二,你把這個事情全部扛了,朕直接削掉你的爵位,但許你戴罪立功,帶兵繼續往北,追擊小王子餘部。”
李廣根本想都沒想,就要選第二條。
大夏都被小王子打爛了,自己往北去打,多簡單?
這不等於沒難度嗎?
沒難度?世上怎麼會有沒難度的事情。
劉徹:“我隻給你三千人,沒有火槍隊。”
李廣愕然抬頭。
這是什麼意思?
就算大夏被打爛了,那也是一個巨大的國家啊,三千人?就算打下來兩個城,分了人守衛後,就分不出第三支部隊去攻打第三座城市了,這怎麼打?
陛下不如罰我成為大頭兵,從頭升級一遍好了!
其實,這就是讓李廣去當靶子,立在大夏那邊,迷惑安息。
讓大月氏大夏那邊也搞不清楚狀況,不知道大漢要乾什麼。
原因也簡單,大漢沒有理由攻打大月氏。
但可以以追繳匈奴為理由,繼續攻打匈奴大夏這一半領土。
這麼點人在這兒,大月氏忍得住長期不南下?
忍得住不拿回幾年前屬於他們的領土?
忍不住就動兵,動兵李廣的人就得死,死了大漢就有理由把大夏給滅了。
這都是衛青他們跟劉徹在開戰之前就做好的腹案。
不隻是如此,到時候,大漢的商人還要去大月氏大夏做生意,還要讓穀梁學儒生們瘋狂去傳播穀梁學。
那邊目前沒有宗教,也沒有自己的學說,穀梁學的儒生們一定要抓住時間讓他們信仰上普天之下皆為漢土,甚至抬升到以漢皇為神靈這樣的程度。
不隻是大夏,在大宛也是這一套。
未來,所有的地方所有人,都要學這一套。
除了這些地方的人不能學漢語不能用簡體字之外,穀梁學的儒生會教他們一切,甚至教他們他們自己的文字。
文字本來是貴族有錢人才能學得,現在教給他們還有各種賺錢技能,不怕他們不學。
學的過程中,大量灌輸穀梁學階級觀念等級觀念忠君觀念。
時間久了,大月氏大夏要麼崩潰,要麼衍生出一套自己的教派。
為什麼要乾這個?
是為了日後打埃及和羅馬做準備。
到時候還是這一套,但難度可就不同了。
如果現在不練手,以後怎麼玩兒得轉?
不久後,穀梁學的儒生們穿上了青衣、白袍、紅衣,朝著使命出發了。
他們實際上已經學了好幾年了,就等著一展能力。
之前隻是在大宛小試了一下,現在要大規模出動了。
霸上宮,李廣猶豫了很久,最終選擇了後者。
拿到聖旨後,李廣就離開了皇宮。
很快,李廣出現在李蔡的家裡。
李蔡現在已經是議會的議長了,不在是丞相。
李廣提起這件事情,感歎:“為什麼霍海會變成這樣?以前他是個很好的人。”
李蔡:“霍海跟你很熟嗎?”
李廣愕然。
李蔡:“當初棉花截殺的事情,以霍海的性格,沒有報複,完全是為大局,後來幫你渡過難關,也是為了大局,如今不幫你,還是為了大局。”
李廣:“大局變得就這麼快?”
李蔡:“他為的是自己的大局。”
李蔡把現在霍海的情況,警察體係的建立,還有霍海和劉徹半公開擺在台麵上的提防都講了一遍。
李廣這才明白過來:“如果他幫我,我死得更快,而且他自己也要再度被不信任。”
現在的情況是,劉徹試探過霍海,並且留了一手,同時卻還是信任著霍海。
而霍海也信任著劉徹,但是留了一手。
但……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
猜疑的種子已經埋下,豈有不發芽的道理。
除非雙方有一方是短命鬼,才能解開這個死結。
等換了君王,再重新來一次,重新建立信任。
但目前看起來,劉徹說話中氣十足,看起來還有二三十年光景甚至都不止。
李廣也是歎了一口氣。
為什麼要有政治,隻打仗不好嗎?
霍海這種人,都被困在其中,我這種人,又怎麼全身而退?
李廣看向了李蔡。
李蔡現在是平穩落地了,處於半退休狀態,距離退休一步之遙。
……
李廣走後,劉徹才問起了衛滿朝鮮的事情。
霍海:“去年我們進攻衛滿朝鮮雖然沒有取得全功,但把他們都壓縮在了這幾個城市。”
“所以,實際上我們的人已經占據了三韓,並且開始在三韓建立補給點。”
“而這邊我們測量了海岸線之後,實際上衛滿朝鮮打不打得下來已經不重要了。”
當初打他們,就是為了搞到海岸線分布圖,來做海圖。
現在隻是要一鼓作氣拿下衛滿朝鮮的問題。
劉徹笑了:“也算是個好消息,沒想到羽毛人居然是這種,跟我們區彆不大。”
去年最後一班大航運,北美的一些羽毛人也就是印第安人被送到了大漢,還帶來了一批珍貴的動物。
看的劉徹一愣一愣的。
劉徹都開始相信羽毛人是商以前的人走過當時冰封的白令海峽過去的人了。
真的太像了,怎麼可能遠隔幾萬裡的北美人,比大宛人還像漢人?
三韓的據點建立,也是解決了一大問題。
霍海:“其實現在解決辦法很簡單。”
劉徹挑眉:“哦?”
霍海:“新出來的帶有毛鉤的毛巾陛下用過了麼?”
毛巾采用了新的織布技術,一被發明出來,就因為細膩的膚感還有對於汙垢的強力清洗能力,直接流傳開來,目前大城市都用上毛巾了,劉徹怎麼會沒用過。
霍海繼續:“要擰乾毛巾,一次性擰到底繼續加力,不見得能繼續擰出水。”
“但是,第一下擰完後,鬆手,然後重新上勁,就很容易完全擰乾了。”
劉徹馬上明白了霍海的意思。
放棄攻打衛滿朝鮮剩下四個城,放鬆一下,讓他們人自己出來,破壞掉他們鐵板一塊的氣勢和氛圍。
等這些東西沒有了之後,再打一次,一次就能摧毀他們。
劉徹:“也就是說,你覺得現在不好再繼續了?”
霍海點頭。
很快,劉徹做出了一個讓聽了的人都會疑惑的決定。
劉徹選擇了實施霍海的方針。
去年劉徹要打衛滿朝鮮,當時滿朝文武都沒話說,劉徹就沒打過敗仗,誰敢反對?
但是現在攻打衛滿朝鮮不順利,就很難受。
如果劉徹繼續加力,派遣更多的火槍隊和大炮,必然是能打下來的,隻是投入大一些罷了。
如果鬆勁兒,的確能讓下一波攻勢更輕鬆拿下衛滿朝鮮。
但問題是,這就等於讓劉徹放棄了這十三年來戰無不勝的記錄。
居然打出了僵持局。
這對劉徹的權威是個巨大的損壞。
消息傳出去後,大家並沒有疑惑太久。
很快,霍海在長安日報發表了新文章。
《生存空間戰略》
戰略中提出,衛滿朝鮮和華夏同文同種。
按理說應該視之為大漢人。
但是衛滿朝鮮在衛氏的長期反叛宣傳下,幾乎沒有人有自己是漢人的意識。
所以,衛滿朝鮮的人,要像漢人一樣享受大漢的福利,要麼是遷移到國內其他地方來,完成重新漢化。
要麼就隻有去更苦寒的地方,不是漢人,沒資格擁有這麼好的土地。
天老爺,衛滿朝鮮人聽了都想哭。
這麼貧瘠的土地,還好?
實際上就是一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不過針對的不是國彆,而是文化。
霍海的文章出來後,馬上有人反對,也有人同意。
反對的人認為,血緣肯定更重要,衛滿朝鮮的人有記錄可查就是中原分出的人,怎麼能不是漢人,應該給他們休養生息的機會,隻是要打掉衛氏。
讚同的人認為,衛滿朝鮮的人對於大漢沒有親屬感,也沒有歸屬感,更沒有自己是大漢子民的覺悟,應該堅決予以打擊。
要麼教化,教化不了予以毀滅。
相反三韓那邊的人,本來就是土人,反而霍海提出了優待,讓他們在本國繼續生存,讓他們都從事航運工作,從大漢國內運輸糧食過去養他們。
實際上,懂行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霍海的做法恰恰和說法相反。
遷移衛滿朝鮮的人,是在救他們,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無論是往大漢境內遷徙,還是遷徙去更苦寒的地方,都是給了他們生養的機會。
而三韓呢?
大漢需要這個地方做航運,未來會有無數的大漢人過去。
三韓這個地方的人不出產糧食之後,人口多少,完全取決於大漢給多少糧食。
他們要是能保持二十年後有十萬人口,就了不起了。
而大漢呢?二十年後人口搞不好已經近兩億了。
那個時候大漢到處都是二十多歲的小夥,要吃飯,都要開拓,都要出去。
到時候三韓這片土地上,恐怕會有幾百萬大漢人,到時候隻有十萬三韓人,他們還能存在下去?
大漢境內尚且有三分之一的人娶不到老婆。
到時候有錢有勢又有闖勁兒的大漢青年去了三韓,三韓女人腦子被驢踢了才會選風吹日曬乾著最苦的工作吃不飽飯的本地男人。
不出三十年,三韓就要完蛋。
而衛滿朝鮮雖然完蛋了,但人卻有資格活下來,你彆管活在哪兒,就算去西伯利亞挖石油,那也是保存下來了。
不過,真正看懂霍海政策的人是不會去和彆人爭論的。
這些不適合擺在台麵上說。
就算是自己提出這種觀點,到時候彆人也可以說‘這可不是大司農的觀點,這是你的觀點,大司農是好人怎麼會出這樣的絕戶計?’
而他們更驚訝於,經過一年時間後,當初有了互相試探互相提防的皇帝劉徹和大司農霍海,又君臣和睦,配合無間了。
劉徹分明就是要退一步,然後更省力的拿下衛滿朝鮮,隻是要丟個麵子罷了。
劉徹一般不願意丟這種麵子,他願意丟麵子,肯定是要愛惜人力物力乾彆的。
乾什麼?
新商改,教改要開始了。
而霍海為什麼要顛倒黑白發一篇未來一百年兩百年後會被人看出貓膩來的文章?
未來的人研究曆史,一眼就能看出三韓消失是霍海的毒計。
霍海雖然有各種名聲,但沒有一條叫做惡毒。
現在寫文章,還不是為了給劉徹拉扯火力。
給人造成一種,大漢現在不打衛滿朝鮮,是大司農對於對衛滿朝鮮的政策有異議,需要討論的假象。
而不是因為陛下第一次打沒打過。
曆史書上也會寫,劉徹要一鼓作氣拿下衛滿朝鮮,霍海對衛滿朝鮮善後事宜提出了疑慮,滿朝上下開始討論,所以導致戰事推遲。
就這麼一個無中生有的討論,在朝會和議會討論了一整個季度。
這個季度中,衛滿朝鮮那邊流言四起。
其中最著名的一條是‘大漢打我們隻是為了航運,現在在三韓建立了據點,不會再打我們了,我們這兒這麼窮,大漢打下我們有什麼好處?咱們還做什麼戰防,不如省錢多吃兩碗米飯,多吃兩個茶葉蛋。’
大家還在套路大漢那邊流傳過來的茶葉蛋就是好吃,不像本地煮雞蛋那麼難以下咽。
衛滿朝鮮那邊這種論調成為主流時,四個城市的防備開始放鬆。
大量的人甚至開始出來找工作,甚至去三韓找工作。
日子一副恢複了要重新過上好日子的景象。
大漢軍隊來了。
霍海給曆史書寫上了一個又一個的反麵典型。
沒有鐵板一塊的抵抗,短短十五天,衛滿朝鮮被剿滅。
衛右渠沒有被帶回長安,而是直接原地被砍頭處決。
衛滿朝鮮所有人口全部遷往西伯利亞,離開的人不允許攜帶任何書籍,所有書籍都被檢查,但凡帶有衛滿朝鮮箕子朝鮮字樣的,全部焚毀。
全部改為衛滿衛國。
改此地為樂浪四郡。
由原肅慎和右北平沒有土地的大量剛被撕毀奴隸協議的人口填入。
這場浩大的遷移工作,要持續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