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哲盯著眼前的幾塊顯示屏,眉毛皺成了一個川字。
“信號輸出功率已經開到最大了嗎?”
丹朱的工作人員已經流出了汗水:“是的,顧工,現在已經到閾值了,目前,想要多頻覆蓋的話,就隻能做到這個水準了。”
事實上,多頻遙感係統的底層架構是已經成功的。
顧哲在接收端這邊,已經收到了很多斷斷續續的信息。
風扇飛速旋轉,電路板發出的滋滋哢噠聲,向外界宣告著所有的機械設備都在努力工作,未曾懈怠一分一毫。
但可惜,顧哲現在還是遇到了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
計算機的算力不足。
即便是當下最好的計算機,要通過算法將多頻段帶回的碎片化信息拚接起來,也需要花費江大量的時間。
傳統的遙感技術,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抽象化的“反射機製”。
我們如果看不清前方的道路,就可以選擇伸手往前觸摸。
當我們的手觸碰到前方的壁壘,並把這個信息傳輸回大腦中的時候,大腦就會做出判斷。
哦,雖然我看不到,但是我知道前麵有個障礙物,需要繞過去。
遙感係統,就是這個過程的複雜化操作。
信號車放出的多頻信號,就是我們探出去的一隻隻手,當它們觸碰到障礙、在地麵上受到不同的沙石、土壤、沼澤不同地貌的反射之後,帶著信息,回到信號車這裡。
一來一回,再通過計算機的處理,就能得到那塊地貌的具體信息,具體位置。
然而,目前,第三區的外圍信號極為不穩定,即便是移動信號車發出的高強信號,在受到乾擾之後,帶回來的信息也極其有限,完全是支離破碎的。
多頻段隻能保證帶回來的碎片化信息儘量多,卻無法保證這些信息的有效性。
交互係統的意義就在於,可以通過人工輔助算法的方式,從其中篩選出重要的信息進行處理。
但,當海量的信息堆疊在顧哲的眼前的時候,顧哲還是感到了一陣深深的無力感。
平時都感覺幾萬、甚至幾十萬個字節的信息並不大,轉化成內存最大也不過是幾兆赫。
可當他要親自來篩選這些信息的時候,顧哲隻感到一陣頭皮發麻。
有效信息,究竟什麼才是有效信息?
顧哲拚命地在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