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不如直接求助相關企業或者機構。
人家有現成的貨物、渠道,成熟的物流係統,並且知道什麼類型的物資最為對口。
所以在林諾兒看來,不如直接在鏡頭和媒體麵前請求幫助。
卻不曾想,她的話,一下子引起了多方的爭議和軒然大波。
首先是聚集點的負責人受到了極大的壓力。
平心而論,這件事誰都沒有做錯。
現在隻是災區第二天,能解決聚集點這麼多人吃得飽、穿的暖、睡得行的問題,已經足以可見負責人的用心了。
災區人手有限,光是分配物資,就已經忙的這些工作人員三十多個小時沒有合過眼了。
還是那個道理,把物資運送到災區,很難。
但是讓物資有秩序、安穩的送到真正需要這些物資的人手中,是更難的。
負責人其實已經儘力了,優先解決吃住的問題也無可厚非。
而林諾兒看到了現在存在的問題,主動尋求解決方案,也沒有什麼問題。
但問題就在於,有一部分人吃的太飽了。
有些一分錢沒捐的網友,甚至在網絡上發起了“衛生巾和尿不濕算不算災區必需品”的投票和討論。
甚至還有一些所謂的經濟“叫獸”在懷疑,是不是林氏集團準備進軍婦女、幼兒用品行業,所以才讓林諾兒在公眾麵前發表這樣的言論。
實話來說,有些過於高尚的行為,普通大眾反而理解不了。
有些人發表的根本就不是觀點,而是噪音。
如果沒有這些噪音的乾擾,其實災區負責人陳指導大可以繼續按照自己原本的節奏做事,林諾兒這些民間團體去解決陳指導精力不足無法顧及的問題。
這樣再好不過。
但,偏偏,輿論的節奏甚囂塵上,壓力直接蓋到了陳指導的頭上。
“林小姐,我清楚你想要為弱勢群體做一些事情的心情。但是,你也看到了,現在主要的力量都還在一線救援,我們是屬於後方陣地,可用的人力、物力、財力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