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軒頓時就老實了。
三百多萬的項目…分他一杯羹,當狗好像也不是不行啊。
按照目前的規模,整個公司每個季度的淨盈利大概在五百萬到六百萬之間。
這還是顧哲在刻意控製了發展速度的情況下。
往後,手中的長期項目越來越多的情況下,這個利潤,隻會越來越恐怖。
例如,隻要顧哲把影院管理係統的專利掌握在自己手上,隻要各地的影城還在使用這個係統一天,顧哲這邊就有錢賺。
項目的維護成本,比起分紅的收入來說,當真是九牛一毛級彆的。
當然,像這種係統,開發的難度也相當之大。
這不是堆人力和財力就能砸出來的,有時候沒有那方麵的人才、沒有靈感迸發的指導,就算砸再多的錢,最後也都是一場空。
就比如中星集團和很多老企業的研發部門總是不受待見,因為在其他部門眼裡,這種研發部就像是無底洞一樣,投進去的錢回報周期太長,一旦研發沒有結果,就是沒有任何的產出。
顧哲的思路就是,前期先利用精英化把儘可能多的專利和標準掌握在自己手中,和外界的資本合作穩定之後,再擴大規模,降低人員的技術要求。
畢竟,隻是做一做日常維護的話,懂一點皮毛的,都可以做了。
其實再過幾年,計算機行業的最頂峰的一波紅利期過去之後,大部分碼農做的,都不算是在“開發”了。
大家做的東西同質化很高,其實都在互相copy。
就說經典的黃色外賣軟件和藍色外賣軟件,看似他們兩個的點單係統和送餐係統完全不同。
但其中的底層邏輯,卻是一毛一樣的。
嗯,所以顧哲打算,等“騎手-商戶-買家”三點一線在線係統完成升級之後,小黃和小藍兩邊的錢,他都要賺。
再找機會問問每個星期四都要瘋狂一次的小紅,要不要也把點單係統升級一下。
這商單簡直都拿不完啊。
顧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