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種好東西,理論上應該大麵積推廣,但何雨柱有自己的盤算,他打算以楊家溝作為試點,一步一步地開始擴大種植麵積,有序的發展。
接下來的這幾個月,何雨柱基本就是待在楊家溝搗鼓他的旱稻種植技術,並陪著這些楊家溝的村民們。
要知道現在我國還沒有旱稻技術,隻有在南方種植水稻,不過現在的水稻由於技術的問題,並沒有進行改良,平均畝產隻有可憐的280斤,而何雨柱的這款改良型旱稻畝產可以達到驚人的1500斤,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整整翻了差不多有5倍,而楊家溝差不多有500畝地可以適合種植旱稻。
在這短短的3個月內的勞作下,很快他們就在秋天來臨前收獲了第一批旱稻,一共整整370噸的大米,這個結果要是說出來,絕對沒人敢信。
僅僅一個300戶人口的窮山溝居然可以在短短3個月整出370噸大米,光這些糧食足夠養活1000戶1年的口糧,這還是以30公斤作為標準去分配的,如果省著點吃,哪怕2000戶都能養活。
當
-->>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第1頁/共3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