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嫻的驚歎在思俊看來,也是那麼地習以為常。
畢竟對於思俊而言,從小到大,奶奶的抱怨時常在他耳邊響起。
奶奶抱怨思俊的母親對兒子的不聞不問,思俊的父親也常有怨言。
但是對於思俊來說,他覺得沒有什麼。畢竟自己的爺爺奶奶那麼疼愛自己,而他自己的童年主要是自娛自樂,感覺也挺開心的。
蔓嫻現在也明白了,為什麼思俊那麼宅,基本沒有任何的交際,其實就是從小的生活環境造成的。
從第一次見到這個男孩子開始,蔓嫻始終覺得他的身上總是缺乏一種精神營養,但是她始終沒有搞清楚是什麼。
但是現在,她開始明白,其實這個家,根本不像思俊母親跟她說的那樣,沒有矛盾,非常和諧。相反,矛盾其實根藏在所有人心中幾十年了,以至於讓思俊的父母其實都麻痹了,感覺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的一樣。
但是她心裡可以想象出來這種上一代人心中的芥蒂該有多深。一個母親不養自己的孩子,去養自己的妹妹的孩子,而她的妹妹卻逍遙自在地在外地儘情工作和享受生活。這對於她的丈夫一家人還有孩子來說,傷害是隱形而殘忍的。
思俊就是這個孩子,而現在,自己成為這個孩子的妻子。
蔓嫻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好,正陷入沉思之時,思俊吞吞吐吐地開口說:“有一件事情,想和你說一下。”
“我最聽不得你這種語調。吞吞吐吐的,有什麼你就直接說嘛。乾嘛每一次一有事情就吞吞吐吐,扭扭捏捏的,讓人很不舒服。”
思俊說:“好,那我就直說......說了......我在想......我們是不是應該叫對方的父母‘爸’‘媽’呢?”
蔓嫻歎了一口氣,說:“其實,長期以來,我也在想這個問題。今天下午,我看到你媽,真的想要,可是我發現自己根本叫不出口。除了我和你父母本來就有芥蒂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其實我也和你說過的,我自己從小到大也從來沒有叫過我父母。”
“是啊,你有跟我說過。在你們老家,你們都是用家鄉話叫父母名字的,從來沒有稱呼什麼‘爸’‘媽’。”
“所以,你要知道,就連生我養我三十年的父母,我都沒有那樣稱呼過他們。如今讓我一下子稱呼兩個本來和我就毫不相乾的兩個人,我真的開不了口。”
“但是,應該叫啊,大家不都是這樣的嗎?你們沒有稱呼過自己的父母,那是你們那邊的習俗。但是按照傳統意義來說,媳婦過門了就應該稱呼父母的。我也應該稱呼你的父母。”
“我知道,給我點時間醞釀一下吧。我現在暫時還沒進入這個狀態。”蔓嫻小聲地說。
在蔓嫻心中,她無數次想象過未來的公公婆婆是什麼樣子,她當然也知道應該怎樣稱呼。
她也希望能和未來的公婆處理好關係,所以思俊的這個建議,也正是她長期以來自己所思考的。
儘管連生自己養自己的父母都沒有稱呼過,但是正如思俊所說,那是她們家鄉那邊的習俗,大家可以司空見慣。可按照大眾的習俗來說,是應該互相稱呼對方的父母,儘管存在著一些觀念上的差異而引發的矛盾,但是稱呼就是天經地義。
蔓嫻心裡感到很迷茫和一種恐慌,在許多人看來很不理解的恐慌。
思俊其實也明白她心中的難處,因此沒有逼她,希望她能有更多的時間去適應。
而思俊在他母親來了以後,每天中午就住大學城自己的房子裡,晚上一定會來到租住房中和蔓嫻還有母親一起吃晚餐。
每次和她們兩個人在一起,思俊都會感到特彆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