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最壯麗、最動人、最富英雄色彩、最為光榮(2 / 2)

吾父耶和華 千翅萬瞳 3441 字 6個月前

“因為在殘害窮人們這件事上,封建領主與蘇丹、埃米爾和包稅人們,才是精於此道。”

“窮人們一生的欲望,不過是食用自己的乾麵包,在田地裡自己的綿羊旁,或在自己的破舊屋子裡睡個好覺罷了。”“無論是基督徒又或者是穆斯林,隻有這些窮人們,意識到是誰在驅使著他們彼此相殺後,並將矛頭指向那些罪人們,一同為彼此流下鮮血,他們才有可能彼此諒解。”

“鮮血鑄就的仇恨,唯有鮮血才能清洗。”

伊莎貝拉聽著蓋裡斯的話語,自然是明白了蓋裡斯的意思。

農民們不在乎曆史,隻是因為他們沒有精力回望過去,然而當他們吃飽飯後有機會去看書時,事情就會變得不一樣了。

蓋裡斯需要給出一個,同教士們記載所截然不同的說法,讓農民們將他們不滿的矛頭指向天空,而非對著彼此的近人。

“伊莎、時間不多了,有關亞嫩郡的建立,需要加快進度了,在我離開這裡後,讓老約翰擔任郡守吧,你多幫幫他,西蒙那邊將會以帕拉丁的身份充當教團負責人。”

“嗯。”

少女的細微答複中,夾雜著一絲的不舍。但她清楚一件事,蓋裡斯不可能成為發號施令的君王。

蓋裡斯是先知。

君王是依托自己的權位與軍隊,居高臨下的發布法令,驅使著臣民服從自己。

但先知同君王不一樣,先知是要將神的旨意傳遍四方,是要將自己融入窮人的海洋中,是先知犧牲了自己、做出了榜樣,得到民眾們的自發擁戴後,才能掀起滔天巨浪。

耶穌走遍了巴勒斯坦、使徒保羅遊曆羅馬帝國、穆罕默德前往了麥地那……

也正因如此,史書中所記載的君王固然許多,但當他們的國破滅後,便容易被世人遺忘。

可先知留下的思想,卻能在人心中世代相傳。

“最初的基督徒,其實便來自社會的最低層,他們是窮人、被驅逐離開家園者、被指責者、他們是奴隸、被剝奪了一切權利的自由民,以及被債務重壓弄得破產的小自耕農。”

“我要讓基督教回到它的根源,回到它最壯麗、最動人、最富英雄色彩、最光榮的曆史。”

少女有的隻能是一句低聲鼓勵,她根本不可能將這個男人束縛在自己的身邊。

“必然會成功的。”

……

雷納德的部隊從阿爾哈迪鎮前經過的時候,蓋裡斯就已經知道戰爭開始了,所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如果他想抓住這個窗口期快速發展,那麼勢必要離開亞嫩河穀地帶,但在那之前,亞嫩河穀這片領地,還缺失最後一塊拚圖——亞嫩河穀的中央權力機構。

蓋裡斯不能如這個時代的蘇丹一般,將自己化作“無限權力之人”。

那種所謂的“無限權力”僅僅是一種自稱罷了,他們的法令無法執行,他們的意誌不能貫徹,世界成了他們的遊樂場,然而卻沒多少人會發自內心的遵從一個“孩子”的命令。

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無緣無故的效忠,不存在莫名其妙的肝腦塗地。

有所得必然有所失。

再加上蓋裡斯需要不斷的傳教,他將會前往一處又一處信仰的前線,不可能時刻待在老巢隔空指揮。

蓋裡斯需要一套脫離了自己,依舊能夠運轉的政治體係。

如果說傳統的封建秩序,是自上而下的分封,那麼蓋裡斯就需要將自上而下,變成自下而上。

在封建秩序裡,是先有了君王,然後將土地分封給高階貴族,再由高階貴族將土地分封給低階貴族。

每一次分封,都意味著下級貴族用提供兵員繳納稅金,來回報上級貴族賜予的土地。

在蓋裡斯構建的新體係中,則截然相反。

一更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