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大軍過境(2 / 2)

吾父耶和華 千翅萬瞳 3488 字 4個月前

而在這條街的出口,那是一片金屬在折射著耀目的光。當雷納德領著先頭部隊,率先走入小鎮後,便能感受到那清晰的敵意,周圍的那些士兵們,是發自內心的仇恨自己。

他可以確定,如果有機會,那麼那些士兵將會毫不猶豫的對自己發起衝鋒。

但他不在乎。

他所在乎的人,在這街道儘頭。

蓋裡斯將這次歡迎儀式的重頭戲放在了小鎮的另一端。

與伊莎貝拉不同,蓋裡斯是騎在馬上的,在他的身後,近百名騎馬的軍人。

其中有約有30人都披著鎖子甲,他們沒有外套罩袍,而是任由金屬折射著陽光。

隻不過這些騎馬的人,在雷納德眼裡,還談不上騎兵,大多數應該隻是騎馬步兵,隻有少部分是清晰無誤的輕騎兵。

“不錯啊,小子,比我那個廢物繼子強多了,可以擔的上一句白手起家了。”

雷納德是看不上蓋裡斯這點家當的,但他也清楚,同他的繼子漢弗萊相比,蓋裡斯的家庭並無什麼值得稱讚的。

若非其父親死在了蒙吉薩戰役中,麻風王覺得有所虧欠,蓋裡斯想在王宮中受訓成為名騎士都不太可能。

但蓋裡斯對於雷納德的稱讚並無什麼興趣,而隻是一個隨意的禮節後,便示意身後那些騎馬的人讓開道路,叫雷納德趕緊走。

在雷納德的軍隊,從阿爾哈迪鎮中橫穿的過程中,蓋裡斯也略微估算了對方的軍事實力。

三個千人規模的步兵大隊,其中近一半的人身披棉甲,較少的人是鎖子甲。

武器以長矛、戟、釘頭錘、單手劍、強弩等為主,並沒有多少長弓手。

至於雷納德最為精銳的,便是那接近三十名全副武裝的騎士,以及相應騎士侍從。

這些人構成了一支一百多人的重騎兵部隊,還有著近兩百人的雇傭輕騎兵。

軍容之盛,使得蓋裡斯身後的那些年輕人,那些帕拉丁侍從們,都不由得為之動容。

耶路撒冷王國是一個武德充沛的國家,雖然這個國家的法蘭克人數量可能隻有十幾萬,雖然這個國家的總人口隻有四五十萬。

但其在戰爭時期,所能動員出的兵力,卻能達到兩萬人規模,快速動員的話,也能拉出一萬人起步。

依托較同時期中東地區穆斯林軍閥,更為高效的動員能力,耶路撒冷王國在薩拉丁崛起之前,可謂屢戰屢勝。

縱然薩拉丁崛起之後,也被迎麵一拳蒙吉薩戰役,錘爆了他的三萬大軍。

哪怕後續薩拉丁從鮑德溫身上找回了場子,可也有了PTSD,在自己實力積蓄到極限前,都與耶路撒冷王國保持著相對和平。

可以說,正是從蓋裡斯眼前經過的這支大軍,維係著法蘭克人對中東的殖民統治。

讓法蘭克人在這個公元12世紀,便有機會嘗試如何殖民海外。

當然,像這樣一支軍隊,也並非不存在缺陷。

而且那缺陷更是大的要命。

在蓋裡斯眼中,雷納德的這支三千人軍團,沒有區分出明確的輔兵,或者說他們就是把尋常步兵作為輔兵使用。

直接點說就是,這三千人的軍團,其後勤可不是一般的糟,而是非常糟。

有的隻是二十幾輛隨軍馬車,拉著許多物資,放著一些雜亂的武器或者營具之類。

當然,這其實也沒什麼好說,中世紀歐洲常見的戰爭,其作戰半徑,很少有超過三百公裡範圍的。

三百公裡的作戰半徑,攜帶10日口糧,基本就能完成行軍任務,根本不需要專門的、額外的後勤部隊。

然而一旦陷入大規模兵團作戰,或者真正意義上的遠征時,那麼法蘭克人的行軍,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之前,必然陷入一團亂麻的僵局災難中。

1095年東羅馬皇帝阿萊克修斯一世·科穆寧向天主教羅馬教廷求援,教皇烏爾班二世回應了對方,由此拉開了一次又一次災難的序幕。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