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父手裡那個名額給他本家侄子了,咱們就再想想彆的辦法,我也叫美麗幫著打聽打聽,看看能不能把老四也安排嘍!
叔和嬸子都不是馮家屯本地人,也沒有啥故土難離的說道!
等著你們姐弟幾個都結婚分了房子,把叔和嬸子往這邊一接,一大家子就熱熱鬨鬨的在這邊過日子了。
不也挺好的?”
“那都是後話了,我二叔、三叔都在屯子裡,家裡還有那老些地,我爹娘才不舍得離開呢!
到時候還要靠我忽悠他們。
你說的這些我和我大姑都寫信回去說了,我們家的意思都跟你一樣,想著花點錢買個名額一起給安排了,可我家老四說啥都不來。
他學習好,心氣兒高,是我們家這姐弟幾個裡麵腦子最靈光,讀書也最認真的。
每次考試都考在前頭,彆看跟三兒是雙胞胎。但在我娘肚子裡時估計營養都讓他給搶完了,襯得我家三兒比彆人更笨了點兒。
憨憨厚厚的,嘴也比彆人笨,連個吉祥話都不會說。
在兄弟裡麵也總吃虧,就靠我護著他,這得虧乾活是把好手,不然都要讓人愁死了。”
老四想在家讀書,說著麼著也要把高中讀完,也不指望著能考上大學,有個中專讀也行呀!
我看著懸的很,就咱家那地兒的教學水平,考啥都費勁!
就是轉到咱們這兒讀高中也沒啥戲!我聽我姑說,這邊那學校也不咋地。
這死冷死冷的地兒,沒有好老師肯來的,教學水平跟那大城市肯定不一樣,拿啥和彆人競爭,咋能考得過人家呢!
老四就是犟,還不服氣,誰說也不聽,就是欠收拾。"
林冬初心說,“這已經不是考不考得上的問題,而是能不能考的問題了!”
關於不讓考大學的政策出台了嗎?
好像也就是這段時間吧?大概是她不太關注這方麵的消息,竟然沒聽到啥信兒。
可是轉念一想,不是還有那什麼工農兵大學嗎?憑著馮家在本地的人脈關係。
也許是一條不一樣的出路呢!也就沒有多嘴。
人家的事情人家自己看著辦吧!
一家子長輩呢,也輪不到她說啥!
馮淑芳將東西都裝好,用手提了提,還真是不輕!
“也不知道我爹啥時候能來,要我說這東西就不用郵了,等他來了叫他背回去不就行了,還能省不少錢呢!你非不聽!這不白花錢?”
“要不,你就彆郵了,等馮叔來?我想著趕著中秋節之前把東西郵回去,也能給家裡麵的孩子甜甜嘴。我上次郵的奶粉估計也剩不下啥了,得給孩子接上,我哥家小三還不到一歲,不能缺了營養呢!”
林冬初心說馮大姑、和馮淑芳都準備了不少東西,就等著馮叔來了往回背呢!她哪裡好意思再給人家增加負擔,還是郵回去吧!
“那我跟你一道寄回去吧!指望我爹節前來可指望不上,他咋也要把家裡的事兒都忙活完了才能過來。
這天還有點熱,我買了這老些糖,放久了可就化了。
趕緊給家裡郵過去,過節走個禮啥的也能用上。”
她跟冬兒準備的東西可不一樣,冬兒郵的奶粉、麥乳精啥的都能放得住。
她家沒有小孩子,親戚卻多,所以準備得都是家家都能用得上的紅糖、白糖、紅棗啥的,可不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