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倔起來幾頭牛都拉不回,會聽自己一個姐夫的嗎?
何況,自己這個姐夫還有把柄在他手裡,所以啥事還是老實點,多做事少說話最好。
趙國慶想了想,去了一下大院那邊,打算找人問問,這收養孤兒有沒有什麼要求,或者福利院在哪?
等到趙國慶去跑了一趟,才知道這會福利院已經是名存實亡。
沒人,因為種種原因,算是有這個機構,但是沒場地沒人沒錢,什麼都沒。
而且國家百廢待興,這些,居然隻有個頭緒,剩下的啥都沒有。
這讓趙國慶苦笑,想一想也釋然了。
索性剩下的幾天時間,他天天往政府跑,表達自己的訴求,希望收養一些孤兒,可以自己出錢,但是希望政府那邊給一個支持。
比喻,解決這些孩子讀書問題。
這是大事,趁著現在很多部門還不是很完善,而且國家在向好的方麵發展,再加上王兵和孫毅的幫忙,忙碌幾天後,終於有點眉目了。
趙國慶和民政局這邊的同誌接上頭了,那邊說是支持辦福利院,會努力給他一些提供支持,畢竟趙國慶在應山城,算得上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願意為家鄉人辦點事情,應該支持。
最後在多方麵協調下,趙國慶算是解決了他收養這些孩子的合法化。
還有這些孩子的讀書問題也解決了。
不好解決的是,福利院沒有具體的地方和經費,想搞就得靠趙國慶自己來。
好在他最大的優勢是手裡還有錢,這幾天到處跑,天天找,皇天不負有心人,居然還真的給他找出來一個地方。
就是原來一個鍋廠的位置,距離學校那邊其實也不算是太遠。
麵積挺大的,差不多有十幾畝的地方,有不少的房子,雖然有點破舊,但是收拾一下還能住。
關鍵是這個鍋廠是可以賣掉的。
<b
r>????很貴,十萬塊。
在這個萬元戶都是有錢人的年代,十萬就是天價。
這錢對彆人是難,但是對於趙國慶來說,很容易,他看到鍋廠外麵是護城河,多年後,這邊是整個應山城風景最好,也是房價最貴的地方。
這裡麵積太大了,被趙國慶分成幾個部分,一大部分被當成了倉庫,一小部分被當成福利院。
哪怕隻有一小部分,那麵積也大的嚇人,用三娃子的話來說。
他們住的地方,比朝陽村村稻穀場還要大好多倍。
他們八個孩子,裡麵還請了兩個人,一個負責給她們做飯吃的季小四的母親,一個月給三十塊錢。
一個是趙全,他負責把這個福利院修修補補,要給房子換門窗還有給孩子們做床。
還得修葺屋頂,修葺那些磚瓦牆,這樣修修補補的話,房子就可以住的時間長一點,而且房子就靠收拾,不收拾,空房子過不了多久就會破敗不堪。
但是修理一下,又可以多住很多年。
這一會,為這些孩子趙國慶在應山耽誤一段時間,而江城那邊打電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