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北宋洪邁在《夷堅誌》,給它起了“八段錦”的名字,還稱之為“長生安樂法”!
明清時期,八段錦得到發展,這個時候,民間就流傳著多種八段錦歌訣。
明代洪武時期,朱權就在他本人編著的《活人心法》中記載了八段錦,並且還為此配圖作釋。
八段錦在宋代開始有了坐勢和立勢之分。
在宋代,八段錦被分為了南北兩派,南派多采用站式動作,行動時柔和;北派以剛為主,動作上馬步為主。
無論南派、北派,都同出一處,皆為八段錦。
我在明代看見老道長練的就是立勢八段錦。
老道長在回廊站立,麵對著回廊上簷流下的雨簾,身體舒展,動作帶風,一派仙風道骨風範。
老道長見我們一群人跟在後邊練習,甚是喜歡,在練完後,他從屋內拿出一冊書送給淩軒,淩軒再三多謝。
我拿過來一看,是手工抄寫並配了圖示的《八段錦》,冊子並不厚,約有五千字左右,每一段式,均配有圖示詳解。
我翻了翻,《八段錦》共分八式:
兩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雕,
調理脾胃須單舉,五勞七傷向後瞧,
搖頭擺尾去心火,雙手攀足固腎腰,
攢拳怒目增氣力,背後七顛百病消。
老道長對淩軒說:此八段錦行氣活血、延年益壽,想要效果好,一定要在子後午前做!
《八段錦》後來成為淩家族人每天必練的強身健體的體操,此是後話。
正是:
世人皆求長生藥,八段錦自是延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