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嘛,就是改進雷達,增強雷達本身的射頻性能,或者增強雷達後端的信號處理能力,拿更好的信號處理算法,在有限的射頻性能下,將雷達的總體性能進一步提升。”
這是解決問題的王道,可是這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後端?那DJS-60D就更要用了。”邱總道。
高振東點點頭:“會有用,但是DJS-60D的運算能力是否能夠達到需求,我是存疑的。射頻信號處理,這種通用的計算機不是強項。信號處理裡麵大量的卷積運算、拉普拉斯變換、傅裡葉變換、z變換等計算操作,DJS-60D的架構天生就是不適應的,效能恐怕有限。”
為什麼曾經搞雷達的,基本上不討論CPU,而是都在說FPGA/CPLD或者DSP芯片,就是這個問題。
那時候的CPU的能力是有限的,用來搞信號處理還差點意思,除非是專門的DSP芯片,不過那時候我們的DSP芯片技術,懂的都懂。
而雷達的裝備量再大,也沒達到為其專門做芯片的程度,這個時候,內部晶體管連接可以自由編程,而且一旦編程完成,可以在硬件層麵上實現高速計算的FPGA/CPLD可就派上用場了。
高振東一說這話,齊工就知道高振東是真考慮過這個問題的,甚至專門學習研究過,這年頭的自動化專業,對射頻、時域、頻域的東西可不見得會學這麼寬。
順著高振東的思路往下一想,的確是這麼個情況,DJS-60D他不知道,可是其上一代DJS-59他卻是明白的,用來處理雷達信號,的確是差那麼點兒意思,效率不高。
見他有些失望,高振東道:“雖然計算機用來處理射頻信號還差點兒意思,不過也不是完全沒用,至少能先期把數字信號處理的技術研究開展起來,而且設計得當,對於現狀還是有所改觀的。我要用的,其實是計算機的另外的能力:記憶和運動軌跡解算。”
這兩個能力,還真就不是所謂的模擬計算機能簡單搞定的。
見高振東思路清晰,齊工也對他的想法頗有信心:“高顧問,指教指教。”
高振東在紙上畫船和導彈的示意圖:“我的想法是這樣,彈載計算機隨時存儲目標信號的位置和運動狀態,當彈載計算機從雷達信號回波判斷自身受到乾擾、目標丟失、突然出現方位跳變過大的新目標等情況時,不再依賴雷達製導,而是根據目標最後的位置和運動狀態,解算其運動軌跡,然後奔著這個運動軌跡打!”
這一套,其實就頗有點兒早期攔截彈道導彈的意思在裡麵。
早期的彈道導彈攔截,與其說是找著目標打,不如說是算著軌跡打。
找著目標打,彆的不說,對攔截彈的要求可就太高了,好在彈道導彈的彈道是基本固定的,所以都是把目標彈道算出來,攔截彈直奔預定空域,然後再靠末製導解決問題。
粗暴一點的,要特麼什麼末製導,直接上大伊萬。
齊工一聽高振東這想法,想了想覺得還真有點意思,看不見是吧?那我就蒙,帶著證據的蒙,那命中率比純瞎蒙肯定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邱總也點點頭:“嗯,這辦法有點兒意思,能解決一部分問題。”
高振東笑道:“其實有了彈載計算機,還能乾點彆的事情,比如飛抵目標區域,發現有多個目標,可以根據預設模式選擇攻擊,比如剛才說的不論信號質量,一直跟蹤或解算攻擊預定目標,又比如,揀大的打!”
高振東還是沒忍住,把這個軍迷圈子的名梗給拿了出來。
邱、齊二人一愣,想了想,覺得還真是挺有意思:“這想法可以,多種預設攻擊模式,像剛才這種模式,可以用於打擊敵方運輸船隊,大個的裝得多啊。”
“老齊,你還彆說,這種涉及到預設模式、多種攻擊流程的處理,沒有計算機還真不好解決。”
四個人在高振東辦公室討論一陣,其他三人討論,蘇衛華主要負責記錄。
到了後麵,主要在說的,都是火控指揮方麵的東西了,畢竟有沒有計算機的火控指揮係統,完全是兩個樣子。計算機不是萬能的,但是能讓很多功能實現起來更加簡單、直接、可視和友好。
最終,邱總提起了自己過來的另外一個目的:“高顧問,聽說伱手上還有DJS-60D的樣機?不知道是否方便提供給我們一台啊?”
高振東一愣,好家夥,還惦記上這個了是吧。
他盤算了一下,自己手上有0號機,用是夠用的,留下兩台本來也是準備不時之需用的,現在這種情況,還真就挺合適。
他們能越早拿到DJS-60D,就能越早開展捷聯慣導和火控指揮係統的研究,這兩者其實都是通用技術,很容易推廣到其他導彈、飛行器、船舶上麵使用的。
所以高振東也沒藏私:“有是有,不過不多,隻能給你們一台了。”
這就是手快有,手慢無了,誰都需要這東西,那就誰先提給誰,更彆說還有蘇衛華的關係在這兒呢。
邱總大喜,不論小蘇在其中發揮了多大的作用,但是帶他來總是對的:“那太好了,高顧問,我馬上就辦理相關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