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高主任居功至偉(3k)(2 / 2)

就在運算所這邊設計人員在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時候,第三軋鋼廠esr項

目課題組卻是喜憂參半。

高振東從晶體管形成基礎的邏輯門電路開始,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說。

其實最早的計算機隻能用來完成特定的任務,它們的程序一開始就被設計成隻能做一件事或者解決一個問題。舉個例子,早期的計算機有點像現在的函數型計算器,能用來運算各種複雜的函數,但是要用來乾彆的,比如做文字處理,玩遊戲?不好意思,做不了。

這下子,運算所的設計人員覺得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以前搞計算機,那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從理論上沒有一個清晰的指導。

整個研製工作是典型的先立靶子,再來造槍,這個槍的所有功能性能,都是為這個靶子準備的,靶子變一變,比如距離增加200米,完了,這槍就夠不著了。

最終利用上述功能部件,形成運算器、控製器、內存控製器,乃至進一步得到整套計算機係統。

高振東前世滿網絡搜資料的時候,見過一本1978年出版的電子計算機專業書籍,還帶著點兒考古的心情仔細看過,上麵的內容,就是這個情況,搞得高振東差點兒沒看懂他們的例題,總覺得中間少了一步,原因就在於,微程序這一步,高振東上大學的時候,早已消亡。

高主任做得太多,我們做得太少,不為他做點事情,有點兒不好意思。

tq-16,支持algol60,並且很驕傲的標上了支持管理程序。

有了djs-220,才顯得和現代計算機合群了一點操作係統、算法語言,可是到了這個時候,已經完全落後於世界了。

馮諾依曼體係與哈佛體係,是現代計算機最為常用的兩個體係結構。

等到了djs-130,才羞答答的添加了操作係統這個東西,但是這個操作係統也不完善,它僅支持三種語言,algol60、fortran、basic。

池總工輕歎“是啊,這課一上,我們還要不要沿著m-3那條路子走下去?”

厲所長感慨道“剛開始以為高主任這個晶體管計算機隻是采用了晶體管的技術,小巧輕便成本低,可是沒想到給設計人員的第一課,就給我狠狠的上了一課,它背後這套東西,其實更驚人,意義更大。”

厲所長和池總工悄悄的對幾位也在現場聽課的運算所工作人員,悄悄的給他們交待了一通事情,就算是給高主任一個驚喜吧,他們如是想。

這些是後話,在1959年這個時候,兩者之間的區彆還是很明顯的。

比如,y=x+1這個函數的計算,就可以做成一個微程序,然後隻要調用這個微程序,同時輸入x=1,那就能算出y=2。

運算所的厲所長和池總工,也在下麵認真的聽,兩人一邊聽,一邊交流。

大部分單片機就是典型的哈佛結構,包括21世紀之後,大行其道的智能機,其cpu大量采用的arm核,就是哈佛結構。

然後說清楚計算機的五大部分運算、控製、存儲、輸入、輸出。

這個東西說起來,可就繁瑣仔細多了。

然後如何使用上述門電路和基本功能單元,得到半加器、全加器、譯碼器、寄存器、計數器等功能部件。

把通用化的種子撒下去,在高振東看來,這其中意義甚至比這套晶體管計算機係統本身,還要重大一些。

這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厲所長和池總工邊聽邊驚訝,這一部分,甚至都能單拎出來,請高振東再補充細化一下邏輯運算方麵的東西,能獨自形成一門課了。

高振東也不管這麼多了,反正我的晶體管計算機,就是走的馮諾依曼體係結構,這也為下一步的計算機通用化打好了底子。

直到1978年,國內的計算機其實還走在這條路子上,這也是那個年代國產計算機最終沒有通用產品的原因之一。

從晶體管如何得到與門、或門、非門,乃至進一步形成與非門、或非門、與或門、異或門等複合門電路。

看得出來,微程序這種方式,還是不夠靈活,最終,徹底的馮諾依曼架構完善了,不過這個過程說起來簡單,實際上是比較複雜,前後交叉,有進有退的。

比如djs-6,支持algol60和fortran。

第二更。

這一章其實寫得很艱難,一不小心就會變成上課的講義,我儘力了,悲。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