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都發燒在床上說不出話了,太後還在想著怎麼討好先皇。】
太後和皇帝同時一僵。
皇帝是被說中了心思的不自在,太後卻是驚訝這孩子怎麼知道?
【唉~我這阿耶孩子少,個個都疼愛,所以不知道不受寵的皇子是什麼待遇。】
【皇子受寵無非是自己有出息,或者親媽是寵妃。】
【但是小孩子沒上學之前哪裡看得出出不出息。】
【況且太出息的皇子不僅會被看中,還容易被忌憚打壓。】
【太後就是考慮到這一層,才鉚足了勁兒爭寵的,才讓皇帝以有蟄伏的機會。】
【都是很簡單的道理,隻是這母子倆當局者迷,沒看明白。】
【而我這傻爹呢,當時年齡小又受了人的誤導,以為太後隻是把他當工具,就更恨了。】
【又都不長嘴,一個怪當媽的不關心自己。】
【一個嫌做兒子的又悶又硬,整天喪著個臉跟個石頭一樣。】
【直到太後得了瘟疫將死之際才說開,來個子欲養而親不待,這不是鬨呢嘛!】
不停歇的吐槽打的皇帝和太後兩人腦瓜子嗡嗡的。
皇帝抱著貝婧初的手臂緊了緊。
原來阿娘並不是隻在意父親的寵愛,不在意他這個兒子。
不是把他當爭寵的工具,獲得權勢、獲得尊貴地位的踏腳石。
而是為了他能得到更好的資源,能順利的韜光養晦,才去爭的。
太後這才明白皇帝的性子為什麼變成了這樣。
她記得這孩子小時候是很乖巧的,雖然不活潑,是個靦腆的性子。
太後最喜歡逗他了,一逗就害羞,惹急了還哭,特彆好玩。
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越來越生疏了。
等她注意到的時候,孩子已經不願意和她說話了。
他們母子也沒有開誠布公的談過,心結又哪裡是這麼好解開的。
還有就是,她會死於瘟疫嗎?
貝婧初不知道兩個人在偷聽,繼續想著:【其實太後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妍太妃就是一心撲在兒子身上,母子倆感情多好啊。】
【但是沒給孩子帶來任何幫助,奪嫡的時候棋差一著輸了。】
【再好的感情也隻能一起到地下團聚去了。】
【比起孩子和她感情親近,她應該是更希望孩子能好好的活著,榮耀加身。】
【所以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