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十景(一)(2 / 2)

廣廈千萬間 九暅於天 3417 字 8個月前

先到一山兩湖的高大牌坊,附近一塊空地就是“無遺躬行”園,陸遊身披蓑衣、手執鋤頭、袖口褲腿高挽側身彎腰揮鋤雕像,附近樓台亭榭布滿紫藤和爬牆薔薇,長廊陸遊簡介、生平事跡,以及這首《冬夜讀書示子聿》“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從古至今的中外名人像和經典語錄和勵誌字句,周末有很多小學生帶著遮陽帽、係著紅領巾、背著小書包整齊劃一前行聽身邊老師講解各個名人事跡。

高尚遠暗暗點頭,乘電瓶車往前走,“霽雪瓜洲”,出自陸遊《書憤·其一》“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這裡是北湖,整個‘一山兩湖’景區占地麵積將近7平方公裡,水麵麵積3.08平方公裡,環湖線36公裡,北湖麵積基本上是南湖的兩倍。我調過來的第二年初啟動開建,曆時9年基本建完。這塊地方望去很像陸遊當年作此詩的瓜洲渡,如果再晚倆月到隆冬時節,一場初雪後,站在此處環視前後左右,麵前碧波浩渺,身後竹影婆娑,彆有一番意境。”

“嗯,確是如此,起風或下雪天站在這裡感受他那‘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豪邁。”倆人相視一笑。

電瓶觀光車繼續前行,來到一處斷橋附近停下,宋雪康解釋:

“這處景點人工乾預痕跡較強,當時有個山包從仞嶽山那邊直伸入北湖裡麵,猶如犀牛飲水,很多人建議以此命名,後來我提議為防止山包風化產生泥石流,將其加固修築為一座古斷橋,取名‘驛外斷橋’。”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陸遊的《卜算子·詠梅》,哈哈哈”高尚遠隨口念出這個景點的由來。

“往前行就是‘黃昏獨愁台’和‘乃翁亭’,我們去那裡坐坐。”

“嗯,這裡不錯,視野很開闊。”高尚遠愜意道。

“這個景點也是根據剛才‘驛外斷橋’引用的《卜算子·詠梅》中的‘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站在這裡看日落非常美,湖麵一片金光,隨湖水漣漪陣陣擴散,滿眼都是金光璀璨。旁邊的‘乃翁亭’是根據陸遊《示兒》中‘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告誡後人要記住陸遊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

“北湖還有一個景點,‘春雨杏巷’,我們去吃飯的地方正好路過這個景點。借鑒陸遊《臨安春雨初霽》中‘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這裡院內牆外種滿了杏樹,初春細雨朦朧季節,置身於各色杏花繽紛飄落,或身穿漢服持一柄油紙傘,輕履於繁花似錦,醉了梢頭、羞了枝頭。”宋雪康滔滔不絕。

“好一個醉了梢頭、羞了枝頭,妙!”高尚遠舉起大拇指。

“飯後我們去品嘗品嘗當地的‘桃花落’,所泡茶水就是春雨杏巷在杏花凋落前收集的雨水,泡出來的茶水彆有一番風味,究竟何種風味,您下午當場品品再說。”宋雪康故意賣個關子。

“你呀,還是那麼喜歡吊人胃口。好吧,我就先不問了,哈哈~”高尚遠指了指宋雪康搖了搖頭。

“那自然。走,我們去‘山重水複村’吃飯,此景點在仞嶽山附近,兩湖之間。‘河東仞嶽’指的是仞嶽山,兩湖之間,綠洲河東,一進入綠洲區遠觀就如一座高聳的綠色瀑布。”

“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多有氣勢!相較於‘飛流直下三千尺’、‘八千裡路雲和月’、‘更隔蓬山一萬重’等更有氣勢和魄力,大氣、豪邁!改名仞嶽山,絕!”高尚遠讚不絕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