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之類的還能勉強算得上食物,棉花和茶葉又如何拿來吃呢?茶葉可以當野菜,棉花卻是沒法吃的。
而現在阿道夫和所有恒河兩岸的百姓發現了一個殘酷的事實,他們沒糧了,所有的糧站全都關門了。
倒不是這些人打算囤積糧食,而是他們真的沒糧食賣了。
在大洪水出現之前,恒河流域糧食不值錢,沒有誰願意在家中囤積大量的糧食。
就算是專門賣糧的糧站,也不願意囤積大量的糧食,新糧比陳糧價格差不多,又何必把糧食存放起來,反正隻要有錢,哪裡都能買得到糧食。
以至於這些米行本身倉庫裡就沒多少糧食存儲,基本上都是低價收購當年的新糧,然後轉手就賣掉。
在大洪水出現的時候,恒河平原成了一片汪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米行倉庫全都毀於洪水之中,糧食被水衝走了。
少量建在高處的糧站還有些餘糧,但是饑民太多了,發瘋一樣的饑民在發現他們麵臨餓肚子的時候,糧站成為他們優先搶奪的目標。
開始還是用錢采購,當買不到時便開始搶。
等到阿道夫他們回到村子的時候,幾乎沒有一家糧站還能找到糧食。
沒有了糧食,那糧站開門也沒有任何意義。
他們從河裡打撈上來的東西早就吃光了,阿道夫一家商量以後的生計,好在他們的田地裡還有一些茶葉,可以煮爛了做成茶葉餅,當野菜用能充饑,但是堅持不了多久。
洪水過後滿地狼藉,屍體到處都是,大部分是人的屍體。
因為恒河流域是整個印度半島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之一,這裡是古印度的糧倉,有三分之一的糧食來自於這,孕育了數千萬人口。
在這場洪水中,很多人被淹死了,他們的屍體在洪水退走之後,便留在了滿地狼藉的淤泥之中,在熾熱高溫下很快便腐爛,整個大地彌漫著可怕的惡臭。
開始還有一些僧侶組織百姓掩埋屍體,可很快這些有道高僧們也放棄了這沒有多少作用的舉動,因為屍體太多了,根本埋不過來。
最主要一點,他們請人埋屍體,就算不給錢也得給吃的,不然誰會聽他們的,而寺廟的糧食是有限的,拿出來給埋屍體的百姓,那麼僧眾就要餓肚子,僧眾自然不乾。
主持也不是傻子,不可能讓自已的人餓肚子,去拯救彆人。
瘟疫開始流行,酷熱的高溫,洪水過後的垃圾,無數的屍體腐爛,這樣的惡劣的環境不形成瘟疫才怪,大災之後必有大疫,這是千古不變的規律。
阿道夫的父母和大姐都染上了瘟疫,就在他們還沒有決定該去哪尋找未來的時候,家人便病倒了。
當阿道夫知道瘟疫開始流行的時候,他做的決定就是把病倒的父母和大姐關在了一個柴棚裡,上了鎖。
每天隻把茶餅和水塞進去就不管了,無論父母大姐在柴房裡如何哀求。
而他一個人靠家裡的茶葉充饑,等待著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