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也同樣十分的焦急,剛才在泡澡的時候他就在想這件事,恒河水對於昌德拉斯王朝來說太重要了,難道真的是上天的啟示,要降災難於他的王朝嗎?
恒河斷流一般持續的時間都不長,而且斷流是慢慢的進行的,不像這次這樣,突然的一天之內就斷流,這給依賴著恒河兩岸的百姓造成了極大的恐慌。
因為整個恒河流域是南亞次大陸重要的糧倉,糧食產量占到整個大陸的三分之一,是王朝的母親河,沒有河水就沒有灌溉,也就沒有糧食,如何養活王朝的數百萬人口?
更何況這裡還是整個印度半島的真正意義上的糧倉,因為這裡有大片的平原,灌溉係統也很發達,能夠實現規模化經營,比印度大陸的其他地方生產成本更低,使得糧食能賣得好價錢。
還很多傳統的農人也保持著傳統思想,認為手裡有糧,心裡不慌,不願意放棄糧食耕種。
這使得恒河流域的糧食產量雖然有大幅減少,卻還能保持基本的口糧需求。
但假如恒河水斷流,那麼兩岸的糧食將會大幅減產,甚至顆粒無收,那對王朝的經濟將會是致命的,也會使整個半島陷入嚴重的缺糧狀態。
雖然大家手裡都有錢,而四周大宋的疆土又有大量的糧食,他們倒不愁買不到糧食,可是恒河水斷流對於王朝百姓和國王來說,心理上的恐慌更是超過了他們對危機的緊張。
所以國王這一番寬慰之後作出承諾,他會派出軍隊順河流而上,查清楚河流斷流的原因。
說乾就乾,國王倒不是糊弄大家的,而是真心要這麼做,因為他也很擔心恒河斷流的事情。
對於王朝來說太重要了,不管怎樣必須搞清楚,恒河斷流到底怎麼回事?是一時的原因還是長期的原因,得想好應對之策。
國王立刻派出了一支軍隊,由大將軍率領順著恒河逆流而上,前去探查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恒河斷流。
結果大將軍帶著人迎河而上,一路之上遇到了很多驚恐的百姓。
他們不知道為什麼恒河水會斷流,在恒河邊嚎啕大哭,禱告上蒼能夠讓恒河重新江水滔滔,哪怕河水再充滿汙穢,他們也毫無怨言。
長途跋涉走了一個多月,一路之上他們發現其實上遊的很多支流還是有水的,但是這些支流的水相對於滔滔的恒河而言,顯然是杯水車薪。
水根本來不及流到首都,在上遊就已經被沿岸的百姓截流用來灌溉了。
走了一個多月之後,他們開始進入峽穀高山,已經能見到遠處皚皚白雪了。
在這裡道路更為崎嶇難走,他們隻能放棄馬匹步行,順著幾乎乾涸見底的河床往上探查。
又走了十多天的崎嶇山路之後,他們終於來到了一處峽穀前。
在這裡他們看見了可怕的一幕,——整個山都坍塌了,堵塞了恒河,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堰塞湖,立在他們麵前的是高聳如雲的坍塌山脈形成的堰塞河堤。
他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恒河會斷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