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說道:“讓他們同意我們在他們那開設金行以及創辦實業,我們將會發行大宋的靖康通寶紙幣,放心,這些紙幣有絕對的保障,他們隨時可以兌換成金銀,而且允許他們用糧食來置換。糧價就按照市場中間價來計算,就不會讓他們吃虧。”
蒂婭嘉笑了,說道:“這個當然沒問題,他們求之不得呢。
之前大宋商人主要跟我們朱羅王朝做生意,其他幾個王朝,尤其是地處內陸的,很難直接與大宋做生意的,他們都渴望能夠從大宋直接買到奢侈品。
尤其是皇宮貴族和朝廷大員,還有王朝裡的那些達官顯貴們,對大宋的奢侈品那簡直就是盼星星盼月亮一樣。
由於他們地處內陸,從沿海運到他們那價格翻了一兩倍,就這樣也是供不應求,貨一到立刻就賣光了。
如果咱們大宋能把產業直接開到他們國家,把奢侈品直接送到他們家門口來出售,他們哪有不答應的?
尤其是大宋的做的莎麗,薄的跟蟬翼一般,最適合我們這用的,深受女子的喜愛,可惜太貴了。
但是我聽說這些莎麗在大宋價格遠沒有那麼貴的,都是長途販運後,又加價倒賣,才炒出來的天價。
若是大宋能夠在價格上有所優惠,不僅大宋能賺到巨額利差,當地人也能花更少的錢買到更好的東西,對雙方都有好處,我相信隻要我一說沒有不答應的。”
趙桓點頭,他一方麵要開設實業賺錢,同時隻有開設實業,才能夠讓當地人的靖康通寶有地方花。
當地人一開始是不會接受這樣的紙幣的,隨著大宋產業的不斷擴大,紙幣的推廣會迅速的推行起來,最終會取代沉重而難以交易的金銀貨幣。
隻要能保證貨幣的隨時兌現,建立起貨幣的信譽,那控製整個印度半島金融和貨幣體係,將指日可待。
趙桓要在這些地方開設金行實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便是通過這些實體,尤其是其中的米行大量收購南亞次大陸的糧食。
雖然這裡富產小麥和水稻,是糧食的主要產區,但是並不意味著印度人一直能吃飽肚子,在曆史上印度曾經爆發過多次記入史冊的大饑荒。
例如史料記載,公元六百五十年,饑荒遍布整個印度,死了數百萬人。公元一零二二年,一零三三年,一零五二年,印度多次爆發重大饑荒,好幾個省份赤地千裡無人居住,餓死近千萬。
不過,最近一次餓死百萬人以上的大饑荒已經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那場可怕的巨大苦難。
趙桓知道,根據史料記載,三年之後,印度半島將會再次迎來一場死亡百萬以上的饑荒。
這次災難實際上有點是飛來橫禍。
因為在一年後,恒河的上遊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山脈會發生大地震,整座山脈全部垮塌,堵塞了恒河,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堰塞湖,迫使恒河改道,流向印度河入海。從而導致恒河中下遊斷流。
隨後的一年時間裡,恒河中下遊流域雨水比往年偏少,這就導致大範圍的旱災。
恒河是整個印度半島的糧倉,它的糧食產量占到了整個印度半島的三分之一,由於恒河斷流,導致依靠河流灌溉的恒河中下遊平原的耕地缺少水源灌溉,大範圍減產甚至絕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