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帝趙桓對開封府街道進行改造之後,就有了馬車車道、人行道和斑馬橫線,在交通擁擠地方甚至還架上了過街天橋,並製定了相應的交通規則。
在沒有斑馬線的區域,行人不能擅自橫穿馬路的,否則造成傷害,也是要承擔一定過錯。
張致遠被逼得沒辦法,隻好主動到衙門起訴,要求衙門查詢他該賠多少錢。
原本審核下來審定的賠償數額少於張致遠家已經賠償的數額,也就是張致遠都多賠了,受害人家還多要財物,屬於貪得無厭。
可是受害老人的家人都非常蠻橫,到處宣揚張致遠家官官相護,到處告狀,還抬著老人在大街上堵交通喊冤,反正奉行一句話,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為了息事寧人,張致遠不得已又給了對方一筆錢,可對方還是不滿意,繼續鬨騰。
到現在這案子依舊沒有妥善處理,開封經常能看見這家人抬著故意癱在床上的老人到處告狀,甚至於堵張致遠家門口。
害得張致遠都不敢住家裡,隻能偷偷借宿在外麵,否則連衙門都上不了。
因為他們沒有采取暴力,所以巡街的甲兵也不能對這些老人鬨事做什麼。
朱皇後有些失望,看來這位秘書省校書郎句龍如淵彈劾的事情似乎有些站不住理。
正在她沮喪的時候,太子帶著太子妃來拜會,他們也聽說這件事了,太子妃便給朱皇後出了個主意。
太子妃說道:“雖然句龍如淵彈劾張致遠教子無方,這件事可能不能夠讓張致遠丟官罷職,但是娘娘可以讓他停職反省,並配合衙門調查這件事,在調查這件事情整個期間暫停履職。
然後娘娘重新將詔書略加修改,再次下詔,他張致遠不在,其他的給事中不可能像他那樣臉皮厚封駁,這是這道詔書能順利通過門下省的辦法。”
一語點醒夢中人,對呀,她的目的不是要把得罪了她的張致遠給撤職,而是讓她無法對自已形成障礙,能夠順利的將潘良貴扶上中書舍人的位置成為太子黨,這就夠了。
她可不想陷入輿論的漩渦。
太子妃接著說,如果皇後下旨讓禦史台調查這件案子是否涉嫌徇私舞弊,也算是給了開封的百姓一個交代,免得他們老是議論官官相護,所以可謂一舉兩得。
眼看太子妃想到這個主意很得意,朱皇後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太子妃這才反應過來,立刻垂首不語。
朱皇後按照太子妃的建議,下旨讓禦史台立案調查張致遠的兒子撞傷老人的那件賠償糾紛中是否存在徇私舞弊,縱容護短的行為。
在調查期間,張致遠暫停職務,配合調查。
同時太子妃又向讓太子給朱皇後提議:“那個句龍如淵還是很有些能力的,母後莫不如就讓他擔任禦史中丞,好好調查一下這件案子,這樣更有說服力。”
朱皇後有些猶豫,這樣做未必能夠帶來真正的公正,因為句龍如淵已經彈劾了張致遠,再讓他去審這件案子,他肯定會先入為主,認定張致遠存在過錯。
但是從任命角度來看,也沒有什麼明顯違規的,這樣做也未嘗不可,隻是容易給知道真相的人背後嘀咕的。
可做大事不拘小節,既然想用這件事來給張致遠一個教訓,就算有些不符合規矩也沒關係。
於是朱皇後便下旨任命秘書省校書郎句龍如淵為禦史中丞,並負責調查這件案子。
這消息傳出之後,朝野倒是引起了不少議論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