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他在太子府召見了宰執李綱和宰相趙鼎,向他們通報了這件事。
一聽這件事,李綱不由皺起了眉頭,他沉吟片刻,拱手道:“殿下,這件事恐怕還得慎重,最好能夠稟報官家,由官家裁決,擅自給太上皇慶壽,隻怕不太妥當。”
這樣的事當然不妥當,皇帝不在家,給太上皇做,那是要接受群臣朝拜,還要接見各國使臣的,那是皇帝才有的榮耀。
雖然太上皇也是皇帝,可畢竟是不管事的皇帝,何況現在正是戰爭的緊要關頭,雖然大宋疆土內基本上已經沒有戰爭,把仗都打到海外去了。
但畢竟皇帝禦駕親征,這時候最忌諱的是另外冒出一個權威來。
一山不容二虎,若是把太上皇給推上去了,會不會影響皇帝趙桓的權威?
李綱當然每件事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維護皇權,維護皇帝趙桓的絕對統治,而這件事對維護官家趙桓的皇權不僅沒有裨益,還會給群臣傳達一個太上皇要出山的錯誤印象。
李綱老於事故,一下就猜到了是太子想利用這件事來造勢,樹立權威。
但是這件事又不能明著反對,因為這是朱皇後做出的決定,他身為樞密使無權改變。
想一想,他決定先用千裡加急稟報皇帝,看皇帝的意思再做定奪。
當下他便躬身答應,太子的吩咐他們一定照辦。
趙鼎見李綱都答應了,當然不會違拗。
太子很滿意,他就擔心李綱給他出幺蛾子,對李綱誇讚了幾句,然後讓李綱到時帶文武群臣穿朝服前往龍德宮。
李綱也沒多說,點頭答應了。
與此同時,太子妃奉朱皇後之命,協助太子操辦天寧節,所以太子妃挨個嬪妃前去拜會,通報這件事,並讓各嬪妃做好獻壽的準備。
朱皇後把黃小潤叫到了自已的寢宮福寧殿,把這件事告訴了她。
黃小潤微微蹙眉,因為皇帝走之前說的很清楚,大事小事兩人要商量著定,可這件事並沒有跟她商量就定下來了,隻是通報了她一聲。
但黃小潤沒有多說,點頭答應了,她也覺得這件事隻是一個慶賀,倒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
何況她不能跟皇後的意見明確相反,那樣以後就不好相處了。
各種操辦都在緊鑼密鼓的進行,在天寧節即將到來的前一天,太子和太子妃這才前去拜見老壽星太上皇。
皇帝趙桓離開之前,太上皇為了讓皇帝不對他猜忌,主動提出自我禁足,不出龍德宮,也不與外臣相見,待在龍德宮裡過自已的逍遙小日子,所以對外麵操辦他的天寧節賀壽之事一無所知。
直到這天太子來了,把這件事告訴了他,他才又驚又喜又是惶恐。
他回想起了十多年前他還是皇帝的時候,每次過天寧節都特彆開心,因為有各種祝壽的文娛活動,很是熱鬨,他是萬眾矚目的焦點。
隻是那樣的日子已經過去十多年了,現在身體越來越差,膽子也越來越小,一聽到太子要給他過天寧節,在驚喜交加之餘又有些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