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4章 虎思斡耳朵(1 / 2)

由於有了沿途的這些驛站,使得原來鳥不拉屎的戈壁灘也有了人氣。

當然這些地方因為生活條件太過艱苦,雖然薪酬很高,但來的人也很少,基本上是靠從外麵運輸物資過日子,都是由鄰近的綠洲所在的城鎮向這邊運送糧草和生活用品。

趙桓重點視察了這些地方,這是整個驛站保持暢通的關鍵,在這些地方能堅守下來的才是付出最多的,趙桓一一嘉獎了辛勤的驛站官吏們。

他提高了這些艱苦地區官吏的待遇,並且發表了講話,要求製定定期輪換製度,在這些地方勞作一定年限的要換到條件好的地方去,或者可以提早退休頤養天年,優厚的待遇才能留得住人。

趙桓的講話並迅速的轉化成了製度,這項製度製定下來之後,戈壁沙漠地帶的驛站的驛丞和甲兵、書吏都是精神振奮,備受鼓舞。

有史以來最好的福利和薪酬製度,極大的提高了這些艱苦地段的驛站驛丞和兵卒、書吏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

在一路視察走了三個多月之後,趙桓他們的隊伍終於來到了高昌國所在地新修建的第五陪都烏魯木齊城,簡稱烏城。

烏城距離高昌國的都城高昌城不遠,高昌的可汗畢勒哥親自到高昌邊境迎接皇帝趙桓,並陪同他來到了烏城。

中亞集團軍元帥牛皋,副帥王彥,安撫使趙明誠和安撫副使撒憐丁按照皇帝趙桓的要求,隻能在烏城外迎接,不允許他們跑到高昌國邊境來。

烏城已經按照京城開封的縮小版模式進行了修建,有皇城和宮城,隻是宮城要小得多,裡麵早就已經準備好了宮女宦官,畢竟它是按照行宮的規模修建的。

到達當日,趙桓便住進了行宮,幾個妃子也都有自已的宮殿隨從。

護駕前往來的皇城司也在皇城有了自已的衙門,趙桓沒有帶其他大臣,隻帶了皇城使孟忠厚和一隊皇城司的侍衛。

皇城司每天都會通過驛站與開封的皇城司保持聯絡,而皇城司早就在全國遍布眼線。

各地皇城司的密報都會源源不斷的彙集到開封,開封經過千裡加急緊急送往烏城呈送給皇帝,使皇帝遠在六千裡之外都能比較及時的掌控整個大宋的一舉一動。

同時樞密使、宰相和皇後以及太子四個方麵的需要向皇帝稟報的事件,也會通過四個途徑向皇帝趙桓奏報,也都是按照奏報事宜的緊急程度分彆使用五百裡、八百裡和千裡加急向皇帝奏報。

當然還有黃小潤的,她是根據情況不定期的向皇帝密報。

由此一來,趙桓即便是在烏城,對大宋朝野上下發生的事也都了如指掌,但是他基本上隻對一些重大事情才會做出批示。

如果遇到緊急需要處理的軍事動作,趙桓已經授權元帥可以自行決斷,事後再稟報,因此也無需報送李綱或者黃小潤他們抉擇。

這是皇帝乾綱獨斷的一種變通,整個大宋的二百萬軍隊,依舊牢牢掌控在皇帝趙桓的手裡。

他將整個烏城皇宮以及各處都轉了一遍之後,還是很滿意的,將趙明誠和牛皋都誇讚了一番。

趙明誠比之前在開封整個人瘦了一圈,而且原本白淨的臉曬成了小麥色。

趙桓打趣他說道:“不錯,從你這膚色就看得出來,你沒有坐在衙門中閉門造車,而是走出去了解情況解決事情,這很好。

就是要有這種下基層實地解決問題的態度才能辦好事,朕沒有看錯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