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街邊跪著祈禱。
嶽飛率先進駐城池之後,首先做了兩件事,一是清理街上來不及掩埋的死屍,並對整個城市進行消毒。
這之前就已經做了預案了,隨軍而來的大量的郎中擔負起了整個城市的消毒工作,另一方麵就是設立了若乾粥場,開始放粥,施舍糧食給城裡留下來的百姓。
很快各粥場放粥點便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他們使用宋軍根本聽不懂的努比亞語表達著感謝。
好在隨軍已經配備了大量的翻譯,他們不僅擅長馬庫尼亞王國使用的努比亞語,也會當地的官方語言希臘語,以及法蒂瑪王朝使用的阿拉伯語。
這是趙桓為了征戰世界事先做的鋪墊準備,他在大宋開辦了好幾所外語大學,用來培養翻譯人員。
嶽飛和部將張憲正在粥棚看著百姓前來領粥,他不停扇著折扇,對張憲說道:“怎麼這麼熱啊?”
張憲也說道:“是啊。這熱的汗都變油了。”
他們倆卻不知道,馬庫利亞王國地處赤道,是世界上最熱的國家之一,氣溫都在攝氏三十度以上,最高的可以達到五十多度,地表溫度更高,在太陽底下暴曬一小會兒都有可能中暑。
不過放粥點為了抵禦毒辣的太陽,已經搭起了一長串的涼棚,還算好一點。
嶽飛說道:“我得到兵營去看看。”
他很擔心來自大宋的這些士兵無法承受如此酷熱的天氣。
他騎著馬,打著一把油紙傘遮擋毒辣的太陽,帶著一隊親兵,親兵個個都帶著鬥笠。
他們現在終於明白了為什麼第一批運來的輜重兵居然會有鬥笠和傘,原來不是來擋雨,而是來擋太陽的,這太陽屬實太毒辣。
嶽飛來到兵營查看兵士狀況,讓嶽飛很是有些意外,兵營中雖然有中暑的,但很少,而且隨軍郎中早就準備了大量解暑的藥,所以中暑的士兵並沒有危險。
而其他士兵也都吃了解暑的藥,一個個的精神都還不錯。
這主要得益於第一批到達的大部分都是南方兵。其中有一小半是土生土長的南方人成長起來的訓練營的新兵。
在過去三年裡,大宋各地的新兵營每年都可以輸送大約二十萬新兵,三年總共有六十萬新兵投入服役,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來自南方的。
而現在這些新兵的一半都被派到了遠方來執行作戰任務,當然會成批次的陸續到達,第一批隻有一萬。
正是這一萬新兵知道在南方如何應對可怕的炎熱,所以有他們照顧其他的北方兵,整個軍隊士氣都還不錯。
這裡與大宋有一點不同的是,大宋的南方一般是高原和山地,叢林地帶是濕熱。
而馬庫利亞王國則是非常乾燥,當然就個人耐受力來說濕熱會比乾熱更難受,悶在心裡熱發不出來,而且濕熱會產生各種可怕的熱帶叢林疾病。
因此相對而言,在乾燥的沙漠地帶和戈壁地帶,相對而言疾病就會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