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批準之後,完顏昌拿著已經蓋了玉璽簽了字的停戰協議回到了幽州。
皇帝趙桓已經離開了,繼續他的巡視路程了,隻留下了李綱在幽州繼續談判。
當完顏昌把金國接受兩個條件的事告訴李綱之後,李綱笑了。
他知道金國會采取一些管控措施來阻止百姓的自由流通,但沒關係,這種管控一來不可能是都那麼嚴格,二來隨著雙方經貿的發展,這樣的管控會越來越鬆。
而且邊境地域這麼遼闊,很難全麵堵截偷渡的人。
接下來雙方便簽訂了互開榷場人員自由流通的雙邊協議。
協議報給趙桓時,他已經遊覽到了山東了。
得知對方已經答應這兩個要求,趙桓也不意外,當即簽字,加蓋了玉璽。
開設金行,發行靖康通寶,兌換金銀銅錢等具體事宜就交給大宋的相關衙門前去與金國協商處置了。
這之後不久,大宋的金行便開到了金國的上京、東京等地,榷場也在雙方邊境重開。
不僅是榷場重開,雙方的商隊可以直接進入對方境內進行交易,長途販運。
很多契丹商人和女真商人甚至直接到江南和京城來采購,並把大批的物資用浩浩蕩蕩車隊拉回遼朝去,留下了無數的金銀銅錢。
隻過了半年,金國就發現一個巨大的問題。
金國與大宋之間存在嚴重的貿易逆差,使得金國人口袋裡的金銀銅錢越來越少,很多人花光了,卻拿不出更多的金銀銅錢來購買需要的東西。
因為道理很簡單,金國有太多的東西要從大宋購買,要付出金銀銅錢,而大宋卻沒有多少東西要從金國購買。
金國與大宋之間的貿易逆差,不可避免就會出現大量的金銀銅錢流向了大宋,而反向流動來的金銀銅錢卻沒有。
因為大宋是使用的紙幣支付,雖然他們拿著這些紙幣在大宋的金行可以兌換成金銀銅錢,可是他們能賣給大宋的東西很少,也就換不了多少紙幣,進而也就無法換成金銀銅錢。
由此一來,皇帝完顏亶以及太傅太師等人都著急了,馬上把完顏昌叫去詢問這件事該怎麼辦?
完顏亶立刻又想到了宇文虛中,把宇文虛中叫來,把遇到的問題告訴他了。
宇文虛中早就料到會有這個結果,也等著完顏亶來問他。
當下慢條斯理的說道:“要解決我們的貿易逆差,有兩個方法,第一我們儘量減少購買大宋的產品,我們少花錢自然就減小貿易逆差了。”
完顏亶和完顏宗乾等人都急忙擺手說:“那不行,大宋的商品對我們來說太緊要了,我還覺得買的少了呢,還想明年多買些,可手裡沒錢了。”
宇文虛中說道:“那就第二個辦法,就是我們把更多的東西賣給大宋賺錢,也就是增加出口。我們賺了錢自然就能夠有錢從大宋買東西了,儘量把我們的貿易逆差變成貿易順差。
也就是說,我們把更多的東西賣給大宋,從大宋那掙到的錢比我們拿去支付給大宋的錢要多,這樣我們就可以變為貿易順差了,我們也就有了更多的錢買大宋的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