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紙幣可以隨時到我們大宋的金行兌換成金銀銅錢的。為了方便,我們還可以在你們境內開設金行,方便你們隨時兌換成金銀銅錢。這樣你們就不用擔心了。”
完顏昌想想到的確是這個道理,有些動心了。
李綱又接著說道:“不僅是你們金國,你應該知道在西夏已經開始流行大宋的靖康通寶,而且西夏也同樣向大宋購買了大量的物資,都是使用的靖康通寶。
還有大和國、大理國、大越國以及吳哥王朝、蒲甘、女王國等等,都已經全麵推行我大宋的靖康通寶。
他們都能用,為什麼大金國不能用呢?我們的貨幣隨時都可以兌換成金銀銅錢,不存在任何問題。
如果你們願意,我們可以在金國的上京以及其他大的城鎮開設大宋的金行,專門用於發放兌換靖康通寶,以保證貨幣等紙幣能隨時兌換成金銀,而且不限額度,保證全額兌付。”
完顏昌一聽就眼睛一亮,假如說拿到了紙幣隨時可以換成金銀,那就不成問題了。
他有這樣想法,還是因為缺乏對貨幣的深層次的認識,在紙幣缺乏信任度的初期,的確會存在大量的兌換行為,為了保證貨幣保值,擔心紙幣巨額貶值。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當紙幣持續穩定,並且隨時能保證兌換的製度,長期穩定百姓,甚至於官府都會傾向於持有紙幣,隻要紙幣不會巨額貶值,誰又願意拿著笨重不好攜帶的金銀銅錢呢?
不管從攜帶的便捷性和保存的安全性等等角度來考慮,紙幣都遠遠優於金銀銅金屬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