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下足夠的兵力用來對抗大金國和西夏之外,我們要把更多的軍隊用來遠征。
為了實現新的戰略目標,我們有必要對之前的各大戰區重新作出調整。
因為下一步我們的征戰將會放在全世界,所以不能以大宋的疆域來劃分戰區了。
朕決定取消戰區的劃分,改為組建集團軍。
所謂集團軍就是集合所有常見兵種的軍隊集合,一個集團軍裡既有騎兵也有步兵,還有水軍、海軍和特種作戰的特戰隊。另外還有舟橋兵、工程兵、後勤保障兵、軍醫、文藝宣傳兵等等。
也就是說,一個集團軍裡包括我們現有的所有兵種,能夠獨擋一麵應付各方麵的戰鬥,既能夠打熱帶叢林戰,也能打草原作戰,還能對付北邊的雪原作戰。
總之,一個集團軍中各方麵的軍隊都有,不需要去向其他的軍隊求援,自己的軍隊就能解決所有戰爭需要,這就是集團軍的概念。
一個集團軍放到任何地方,都能夠應付各種複雜的戰爭需要,這是我們用來征戰世界的要求。
當然,一些大的戰役,我們可能會動用二至三個集團軍的相關兵種合成進行作戰,既保持獨立又相互聯合。
比如要打海戰的時候,可能會動用二至三個集團軍的水軍,海軍或者海軍陸戰隊來聯合作戰,而要在草原作戰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調動二至三個集團軍的騎兵來進行大會戰。
集團軍的概念不是戰爭的概念,而是管理的概念。
在戰爭中要根據戰場的需要,隨時從集團軍中抽調相應的兵種參戰。所以集團軍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配合。
不知道朕的想法你們有沒有體會到?”
嶽飛等人都是領兵多年作戰的大將,對集團軍的概念一說就明白了。
他們也認為建立這樣一支管理體係,對於兵種之間相互熟悉,相互配合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一個新的嘗試。
他們當然不知道集團軍的概念來自於後世。
趙桓把後世集團軍概念引用到宋朝,也是一個大膽的嘗試。這主要是受限於宋朝落後的交通和通訊條件。
組建集團軍,就可以在一個集團軍內解決各種複雜的戰爭需要,而不至於臨時作戰時需要其他兵種配合時,不得不向其他兵種求助,但是通訊和交通限製,造成戰機的延誤。
趙桓又接著說道:“集團軍的組建,朕會開專門的會議進行部署,還要舉行授旗儀式。
朕今天主要討論的內容,咱們繼續研究對法蒂瑪王朝和馬庫利亞王國作戰的事情。
法蒂瑪王朝,也就是綠衣大食,背信棄義,欺負我大宋無人,居然敢對我大宋的軍隊動手。
我們派去的軍隊,萬裡迢迢到他法蒂瑪王朝幫他挖運河,幫他們保家衛國,擊退敵人後,法蒂瑪王朝居然過河拆橋,反過來對我大軍動手,士可忍孰不可忍。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