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宰執都發表了他們的意見。
趙桓望向了在一旁擔任記錄的李清照說道:“你怎麼看?”
李清照愣了一下,她隻是《大宋日報》的總編輯,這樣的會議她的記錄也隻是為《大宋日報》報導這次會議時準備材料用,是從來不發言的,怎麼皇帝今天會主動問到她?
一愣神的時候,看到了皇帝那期待的目光,她頓時就明白了,皇帝想讓她當喉舌。
皇帝說話是要講策略的。
原則上他不會主動表態,而隻會讚同其中一方的主意,這樣將來才會有回旋的餘地,就算這主意錯了,也隻是臣子出的而已,而由臣子來背黑鍋,這是君臣之道。
趙桓把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提拔到了左諫議大夫位置上,就是讓他當自己的口舌的。
在一些重要事情的決策上,會先給趙明誠通氣,然後再由趙明誠把皇帝想說的話說出來,皇帝再讚同他的觀點,從而完成口舌任務。
而現在,趙明誠被皇帝派到了中亞戰區去了,身邊就少了一個口舌。
很可能皇帝還沒有找到適合的替代之人,李清照是趙明誠的妻子,趙明誠之前多次替皇帝充當口舌,作為記錄的李清照都很清楚,也知道其中的規則和如何操作。
皇帝這是想讓李清照接替丈夫趙明誠繼續充當口舌的。
李清照也是個的蘭心惠質女子,瞬間便想明白了這一點。
可是皇帝到底要說什麼,並沒有跟她交過底,或許就是要考一考她揣測上的聖意當好皇帝口舌的能力。
畢竟有些話皇帝不方便直接告訴喉舌,完全需要喉舌根據各種蛛絲馬跡來揣測皇帝的聖意,最多給一兩個提示,而且很隱晦的,聰明的臣子是能夠揣測出皇帝想說的話的。
李清照可以說是這些臣子中跟皇帝最近,也跟在皇帝身邊時間最多的臣子了,她甚至要幫著朱皇後和黃賢妃整理奏折,提出處理意見,隨時隨地都能揣測到皇帝的想法和思路。
而這件事上,她迅速整理了關於吳哥王朝整個戰略布局以及皇帝屢次表達出的將爭霸世界,讓萬國來朝,讓每塊太陽能照到的地方都成為大宋的疆土的思想,所以吳哥是遲早會並入大宋版圖的。
之前沒有對吳哥動手,不是大宋沒有這個能力,而是大宋需要吳哥充當馬前卒進行征戰,但前提是這個馬前卒要更聽話,如果他不聽話,這樣的馬前卒不要也罷。
沒有這樣衝鋒陷陣的人,大宋同樣可以辦成事情,隻不過多費些周章,可能會多犧牲一些將士,但有時候也不得不壯士斷臂。
趙桓最厭惡的行為就是恩將仇報。大宋給了吳哥很多的幫助,包括提供低息貸款,幫他們重整軍隊。
大宋對吳哥是不錯的,尤其是皇帝救了蘇二世心愛的妻子的命,他卻不問青紅皂白就派人來大宋燒殺搶掠劫持人質,這是完全不把大宋看在眼中,嚴重超越了皇帝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