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王朝出兵八萬,占城國出動了四萬,十二萬大軍浩浩蕩蕩直撲大越國的義安城,這是雙方多次交戰的戰場。
義安府位於大越國中南部狹長地帶海邊,義安府的南麵的烏州有大宋軍隊駐紮,所以雙方都刻意的避開了烏州,而選擇進攻了義安,一旦拿下義安,便可北進奪取清化府。
這兩個地方是吳哥王朝一直想拿下的,甚至可以一直打到北邊與大宋實際控製區相鄰的地方,包括大越國的長安府等地帶,但是這個需要與大宋商議,如何劃定雙方的勢力範圍。
一旦吳哥王朝拿下了清化府和義安府,那麼義安以南的大越國的疆土,自然而然就會被占城攻占了。
大宋對這塊土地似乎沒多大興趣,在梧州進駐之後就沒有什麼作為,隻是發動了一些襲擾,來牽製大越國的兵力,所以占城把它拿下,相信大宋對此不會有太大反應。
所以這次吳哥雖然隻出動了八萬軍隊,但是卻動用了吳哥最為犀利的戰象軍隊。
共出動了戰象三百頭,這些亞洲象體積龐大,而且容易馴服,比馬可厲害多了,尤其在叢林地帶作戰,甚至能輕鬆的把碗口粗的樹乾用鼻子卷了拔起來。
戰象披上甲胄,上麵放上小城堡一樣的防護箭塔,一次可馱運三至五人,基本上都是弓箭手,居高臨下向敵方進攻,再加上大象皮糙肉厚,再披了鎧甲更是所向披靡。
三百頭大象一起衝鋒,敵軍往往會被強大的氣場嚇得抱頭鼠竄,不戰而敗。
這一次蘇二世幾乎可以說是誌在必得了。
但是鎮守義安和清化府的大越國軍隊,似乎已經知道他們麵臨的嚴峻局勢,所以死守城池,並不與吳哥和占城聯軍在城外會戰,而是依托城池高大的城市進行防守。
城中早已準備了充沛的糧食和飲水,戰鬥持續了將近一個月,聯軍也沒有能拿下義安。
於是繞過義安進攻清化府,麵臨的局勢也同樣如此,十二萬大軍攻打清化府,居然沒打下來,而鎮守清化府和義安府的各有二萬軍隊。
到現在蘇二世才知道,大越國動用大宋給他們的低息貸款,從大宋購買裝備並武裝軍隊。
他們已經征召到了將近五萬人馬,並將他們布防在了南邊兩個吳哥王朝和占城必定攻打的都城,用來保住中南部疆土。
蘇二世氣的破口大罵,大宋不是說中立嗎?為什麼還要給大越國提供低息貸款,並準許他們購買軍事裝備用來武裝新的軍隊呢?
他立刻派出使臣前往大宋占領區,想問個明白。
隨著蒲甘戰爭的結束,從浦甘撤回大越國的曲端和張俊已經回到了大越國的大宋控製區。
吳哥王朝派去的使臣見到了副帥曲端,十分客氣而又委婉的提出了這個疑問。
曲端冷笑說道:“你要搞清楚,大宋雖然跟吳哥王朝已經簽訂了和平條約,但並不是同盟互助條約,所以我們說了保持中立,隻是不參與雙方作戰。
但我們是可以做生意的,既可以把兵器賣給大越國,因為他們願意出高價,我們也可以把兵器賣給你們吳哥王朝,如果你們需要,同時也出得起讓我們認可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