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章 如何請罪(1 / 2)

聽到李彌遜說大和又要鬨饑荒,趙桓微微點頭,這是他料想到了的,因為之前的戰爭對農業的損毀相當大,同時大量的年輕男女都被他從大和弄出來了,現在大和基本上找不到年輕人。

而地裡勞作的主勞力就是年輕人,沒有了勞力,很多田地都沒人耕種,另外大和遭遇海嘯之後,很多農田全都摧毀衝毀了。

原本肥沃的農田全都被泥沙雜物覆蓋,完全失去了耕地的作用的,重新開荒種地還要需要花幾年時間來重新養肥力,沒幾年的時間,農業生產是沒辦法恢複到以往水平的。

而由於勞力的缺乏,恢複到以往水平也是完全不可能的,但養活當地的老老小小還是有希望的。

當下趙桓對李彌遜說道:“朕會下旨司農寺調撥土豆、高粱、玉米等送往大和播種,同時讓駐蝦夷地的海軍陸戰隊將庫存的軍糧拿一部分出來開粥場賑濟災民。

至少堅持三個月,堅持到這些粗糧地裡有產出,便可慢慢停止賑濟了,他們憑借粗糧應該能解決肚子問題。”

大宋引進的高粱、玉米和土豆已經遍地開花,在大江南北到處都栽種了,但不占用耕地。

因為這些粗糧對地的要求不高,很多鹽堿地、沙灘地都能用,弄到大和國去種最適合。

因為那很多土地都被海嘯給摧毀了,這時再用水稻小麥產量不會太高,但如果栽種新的玉米、土豆和紅薯,產量是有保障的,能夠讓當地人吃飽。

隨著這三種粗糧在大和全麵推開,要想保命已經不困難。

事實上很多大和人在大和饑荒期間,在大宋的大和人就曾經將不少土豆、玉米、紅薯通過各種途徑送回大和給家人食用或者栽種。

所以大和已經有少量的粗糧在栽種了,因此沒有必要再藏著掖著。

而這些粗糧耕種強度不高,老人和孩子辛苦一下也能完成耕種。

趙桓要對大和釜底抽薪,但倒不至於趕儘殺絕,該給他們救濟的還是要救濟的。

李彌遜當即答應,猶豫片刻,又說道:“高麗那邊的災情比大和隻重不輕,我要不要同時救濟?”

趙桓說道:“也一樣把這三樣粗糧種子送去,在高麗中部和南部大範圍種植,同時讓駐軍將倉儲的糧食拿一些出來賑災吧。”

趙桓想起之前從高麗那邊送來的軍報,因為北部很多百姓都偷偷翻越封鎖線進入南邊,因為南部有大宋的軍隊,而且已經在開始放粥救濟,而北邊兩個軍港的宋軍已經停止對外救濟了。

所以北部的百姓隻有逃到中南部才能獲得食物,但是金國和高麗國王王楷已經組建了新的軍隊,封鎖了北部各個關卡,但是他們新招的軍隊數量不夠,百姓依舊翻山越嶺逃到中南部。

……

時間回到一個多月前。

高麗京城平安京。

王楷召集一眾大臣,正商議如何解決眼前遇到的重大問題。

現在高麗麵臨兩個迫在眉睫的問題,第一沒有可用之兵,必須要征兵。

第二災荒繼續擴大,而原先還在放粥的龜州和宜州的宋軍也停止了發放粥,並關閉城門,這樣很多災民連最後的活路都沒有了。

王楷試探著派使臣前往江華島求見洛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