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趙桓臨時作出的決定。
按照思路,先讓西南夷跟三十七蠻部打一個消耗戰。
等雙方拚個兩敗俱傷之後,大宋再派特戰旅進入大理國,這樣大理國群龍無首,這時候大宋再出麵解決,然後皇權就重新上位。
因為有大宋的支持,在已經達成協議之後,段和譽當然就會按照大宋的要求,實行一國兩製,使大理徹底歸屬於大宋。
可是現在大理的戰局已經明朗,三十七蠻部已經被打殘了,而這時候恰好嶽飛率領的八十萬遠征軍凱旋回來,他們又坐的是海船,海上可以直接機動。
趙桓覺得武力相威脅,迫使大理接受一國兩製,或許效果更好。
於是趙桓下令,四十萬在長江口停靠,並順著長江返回各自防區。
另外嶽飛牛皋率領的京湖戰區和京畿戰區則順海岸線南下,過台灣海峽一直到達最南端的欽州。
在大軍在欽州登陸,向大理進軍的時候,大理的探馬便已經探聽到了消息。
高泰運這下是真的慌了,他知道這仗打不贏,可是要讓他就這麼投降他不乾。
他立刻調兵遣將,將軍隊從三十七蠻部後方調集到東南部,準備應對大宋四十萬大軍的大舉進攻。
正在他調兵的時候,段和譽派人來,請他到皇宮商量事情。
段和譽已經被他軟禁,卻還是不鬆口,沒想到現在卻派人來叫他。
高泰運雖不想去,可是他又很想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段和譽準備跟他說什麼。
於是他帶著一隊護衛來到了皇宮禦書房。
進入書房,他就看見了段和譽身邊端坐在交椅之上的吳敏,而吳敏身後站著一員武將楊再興,特戰旅的都指揮使。
高泰運嚇了一大跳,不過對方隻有兩人,他無所謂。
當下,他陰沉著臉對吳敏說道:“吳大人,你這是唱的哪一出?”
吳敏說道:“我奉大宋皇帝之命前來與你和大理皇帝共同商議大理國的未來。”
“我不懂你說的什麼意思,什麼叫大理的未來?難道大宋想插手大理嗎?”
“也不能這麼說,其實唐朝之前南詔並不存在,也沒有大理國,那時候咱們都是一家人,歸屬於大漢王朝。
所以幾百年前咱們是一家人,現在咱們重新成為一家人,豈不是好嗎?”
高泰運頓時緊張起來:“大宋打算出兵吞並大理國?”
吳敏並沒有否定,說道:“我這番前來是來跟大人你商議,如果能夠不用刀兵便順利解決大理國重新回歸中原王朝的大事,若是那樣,咱們都是一家人了。
大宋如今繁榮富強,大理回歸大宋懷抱,也是大理百姓的福祉,到時可以過上跟大宋子民一樣幸福安康的日子,何樂而不為?”
高泰運才不管老百姓日子過得怎麼樣,他隻想當大理國實際上的皇帝,彆人的死活,與他何乾?
現在大宋要將整個大理歸於版圖,那必然會讓他交出對大理的實際控製權,這怎麼可能?寧為雞頭不為鳳尾,這道理誰都知道。
可他如今沒有一口回絕的底氣,思忖半晌,沉聲問道:
“如果我不答應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