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英珥急聲說道:“杜太好,趁宋軍現在還沒有兵臨城下,趕緊的請杜太後上城樓去勸勸皇帝,他聽你的。”
杜太後卻搖頭說道:“之前陛下在城樓上肯定是信誓旦旦要與將士共同守城,而現在我要去了,幾句話把他勸的跟著我一起逃離。
那皇帝的臉麵何在,以後可就沒有威信了,誰也不會聽他的了,那怎麼行?”
楊英珥當然知道這一點,可現在是沒辦法,先保命要緊吧,麵子問題擱一邊再說。
他又再三勸杜太後,可杜太後雖然生了一個優柔寡斷的兒子,本身卻意誌極其堅定,認定的事輕易不會改變。
所以說道:“我不能夠折損陛下的威名,這樣吧,我帶著嬪妃們先行離開,請太尉在我們離開之後上城去告訴陛下。
然後給陛下安排一隻軍隊,但是要著便裝,到時把西城城門打開,讓百姓逃走。
這樣陛下一旦發現擋不住,必定會主動找理由離開城樓,到時候太尉就讓人護送著陛下混在人群中逃走,一定要著便裝,出來之後再把陛下送來與我們會合,一並前往吳哥王朝。”
楊英珥歎息道:“既然太後堅持這麼做,那也隻能如此了,臣這就去辦,還請太後你們趕緊出宮吧。”
當下杜太後帶著一眾先帝的嬪妃,都是些老太婆和中年婦人,在禦林軍還有大幫宮女宦官的護衛下,急匆匆從西城門逃出了城外。
因為整個城市已經戒嚴了,所以並沒有引起多大的恐慌,也沒有多少人知道太後和先帝的嬪妃已經逃了。
等到太後他們遠去之後,太尉楊英珥這才帶著隨從急匆匆的再次來到了城樓之上,此刻已經是傍晚時分,宋軍的鐵騎先頭部隊已經清晰的可以看見了,旌旗招展,隊伍整齊。
他們絲毫不著急著衝鋒,隻是讓馬小跑著保持著節奏,整齊的隊伍氣勢如虹的出現在了城樓之下。
迎麵三麵大旗,鄭重一麵,鬥大的一個宋字是金色的,熠熠生輝,而旁邊一麵稍稍小的軍旗上飄蕩的則是嶽字,代表這是嶽飛的隊伍。
另一側還有一麵更小一些的旗幟,上麵一個大字寫的是張字,這是張憲,嶽飛麾下最有名的戰將,此次作為先鋒,搶先一步抵達昇龍府。
在五百步開外宋軍一字長蛇列陣,共計三萬人,全是清一色騎兵,並不著急著攻城,他們的任務是架設炮台。
跟隨來的工程兵便迅速的選點測距,開始搭建運來的投石機。
這些投石機全都是這個時代最新型的重力投石機。趙桓沒有將火炮用於實戰,但已經將重力投石機運用在了實戰上,彆人要學那也沒辦法,這東西簡單,要學看一眼就會了。
但是如果要像宋軍那般能夠拆卸又迅速組裝起來的,那就需要相當的技術了。
趙桓也是召集了能工巧匠,精心研製才把一個碩大的投石機拆卸成若乾塊,這種化整為零,把每一塊零件都標準化格式化,也就方便大規模生產。
所以每次出征攻城兵都會攜帶大量的零部件,根據需要隨時便可組裝出一部大型重力投石機,用完之後又可以拆卸,重新裝載在馬車上,可以用戰馬拖著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