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又不能夠把大理三十七部已經跟金國勾連的事情告訴他們,這些人中會不會有人泄露出去很難說,一旦泄露出去了,讓三十七部有了準備,後麵開打會有諸多不利。
因此陛下特意在聖旨中交代,不要泄露這件事,讓金國、大理和交趾的聯盟處於不確定狀態,使得他們無法同時發動進攻,以便大宋打一個時間差。
而吳敏如果不拿出這樣的證據來,那麼這十幾個頭人是不可能輕易相信三十七部會對他們動兵的。
吳敏隻好耐著性子的做解釋,希望能說服這些頭人。
但是他們安享太平時間太久,完全沒有居安思危的意識,反而認為大宋在推銷他們不要的陳舊兵器。
所以吳敏越是說他們麵臨的危險,他們就越這麼誤會,到最後吳敏知道再說已經沒有意義,隻好結束了會議。
但是吳敏在諸位頭人告辭之前說了一句話:“諸位,本安撫使肩負西南共同防禦的重任,會駐守矩州,糧草兵器輜重都已準備妥當。
諸位頭人假如有需要可以隨時前來賒購,先拿去用,以後再慢慢還債,不著急,還是那句話,自家人什麼都好說。”
頭人相互間會意地笑了,覺得吳敏這是在推銷滯銷產品的最後的努力,他們不會上當的,在美美吃了一頓吳敏招待的美食之後,告辭回去了。
……
大越國皇宮。
李陽煥已經急的跟熱鍋上的螞蟻差不多了。
因為這眼看著就要入秋了,而派去金國的張伯玉卻一直沒有消息,到底跟金國人溝通如何?有沒有答應一起出兵,都不得而知。
而大理國三十七蠻部的人三天兩頭來催促啥時候出兵?他們已經準備就緒,為此李陽煥更是焦頭爛額。
他年紀還小,是貪玩的時候,讓他玩女人喝酒,即便兩個通宵都沒問題,可是讓他商議國家大事,他連一刻鐘都坐不下來。
可這件事就偏偏需要他拿主意,以至於他每天都要心煩意亂之下打人來出氣。
而幫著他對付大宋的兩個主要戰將,李常憲和阮公平都死了,包括挺他的宸英太後也送到大宋去了,聽說被大宋皇帝給殺了,身邊都沒有拿主意的人了。
焦急之下便把右樞密使劉慶覃叫來問這事該怎麼辦?
劉慶覃其實也不是很想跟大宋打仗,但是既然皇帝要動兵,那當然要幫著皇帝。
聽到皇帝問這事該當如何,他馬上出了個主意,推薦了兩個人,一個是當年在宋越熙寧之戰中戰死的洪真太子的兒子洪甲,另一個是昭文王子的兒子邵武。
這兩個人對大宋都有深仇大恨。
因為他們的父親在五十年前宋越熙寧戰爭中被大宋斬殺於陣前。
兩人每次喝酒都要大罵大宋,都希望著有一天能起兵殺入大宋,殺他個血流成河,為父親報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