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端冷笑:“我從來不認為哪一仗好打,每一仗我都會獅子搏兔,全力以赴。好打如此,難打也是如此,遲早我要把它打下來。”
越王沉吟片刻,說道:
“可是咱們能動用的軍隊不多呀,總數也就六萬,而且要布防這麼長一條防線,如果把兵力集中起來攻打文州,那其他防線怎麼辦?
文州還好辦,接下來的諒州最難打。
因為諒州的諒山簡直就是迷魂陣,整個山滿是岩洞,藏在裡麵放冷箭,易守難攻。”
諒山,在後世的那場自衛還擊戰中是打的最為慘烈的一仗,是靠著強大的火炮硬生生削去半個山頭才硬攻下來的。而現在沒有強大的火炮,打起來就更難了。
而現在,皇帝隻給了他六萬人馬,同時要他布防整個東麵防線,張俊布防西麵防線,正如越王所說,他把兵力抽調來攻打文州和諒州,那麼防線誰來守?這是一個不得不解決的問題。
假如打下了諒州,但是大越軍隊卻從其他方向突入了大宋境內,同樣也打下了大宋的一座州縣並燒殺劫掠的話,那這戰功恐怕就要大打折扣,甚至會變成罪過了。
皇帝說的可是步步蠶食,穩步推進,可沒有不惜一切代價,也就是說,不能夠相互占領對方城池,那是絕對不允許的。
曲端並不知道交趾有多難打,他之前也沒有研究過五十年前的宋越熙寧戰爭。
他主要是在西北跟西夏人打,跟金國人打,現在需要到南邊來打大越國,這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戰法。
西夏人是遊牧民族,擅長騎射,跟金人很相似。所以戰鬥主要在曠野荒原上進行。
而征討交趾,在北部全是山區,又有酷熱雨季,基本上是叢林戰,完全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戰鬥。
他雖然桀驁不馴,目空一切,但是在軍事上卻足夠審慎,他知道敵情不明便輕舉妄動,那是會招致慘敗的。
他已經聽說了吳敏提前了一段時間到這裡對邊境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實地了解,他都這麼說,肯定是有道理的。
最終,他決定還是不能急,要沉下心來按照皇帝的要求步步為營,先固守邊防,不能讓越軍入侵,然後再開始步步為營往前推進蠶食。
但是,這樣做就需要有大量軍隊做後盾,布防在邊塞關隘,鞏固後方,前線才能步步為營往前推進。
趙桓之所以製定步步為營,穩步推進的策略,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這場針對大越國的滅國之戰,曆史上並不存在,所有他不可能洞察先機,沒辦法預知整個戰局的進展,必須摸著石頭過河。
二是既然針對大越國的滅國之戰在曆史上不存在,就完全可能引發蝴蝶效應。會導致怎樣的可怕後果,他也無法預料。必須一步步看著走。不能進展太快,否則引發可怕的蝴蝶效應,導致災難性後果,那就悔之晚矣。
三是攻占大越國疆土後需要消化的過程,否則吞下之後卻未必能夠消化得了,可能會遭到當地人強烈反抗,最終可能就會步明朝的後塵,占領二十年後被迫撤兵。
曲端說道:
“咱們兵力不夠,捉襟見肘啊,六萬人便想守住東部邊防,還要殺入交趾,兵力太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