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趙桓讓軍械監專門針對叢林作戰研發製造的大量武器和裝備已經配發給了嶺南各地新兵營、軍事指揮學校將士,還有當地衙門的甲兵。
甲兵相當於後世的武警部隊,是專門用來剿匪、緝盜、巡邏、戍衛等的地方武裝。
新研製的武器裝備包含了大量後世的軍事理念,比如單兵帳篷。
熱帶叢林不適合北方平原地方作戰軍營常用的大帳篷,因為沒那麼寬敞的地方搭建。
曆史上,每次中原政權發兵攻打大越國,出征將士們最苦的不是作戰,而是應付叢林的酷熱,連綿不斷的雨季,泥濘的環境以及碩大蚊蟲的侵擾。
夜晚睡覺是將士們最頭痛的事情,駐地還好,行軍作戰常常找不到寬敞的營地,往往隻能在密林深處駐紮,因而北方常用的大帳篷沒地方搭建,士兵隻能露天睡覺。
冬季還好,夏季雨水不斷,一場雨全身澆濕,更容易受涼生病。
大越國的蚊蟲很厲害,號稱三個蚊子一盤菜。各種蚊蟲襲擾,讓士兵根本難以入眠。
長時間睡眠休息不好,讓將士們怨聲載道,士氣低落。
所以,趙桓未雨綢繆,研究製造了單兵帳篷、防水防蚊蟲睡袋等裝備,可以有效應對雨季、蚊蟲。還有冒雨行軍用的防水戰袍雨衣等。
另外,還有傷員自救的軍用繃帶,適用於南方叢林作戰的輕便鎧甲等等。
普通的鐵甲那玩意很重,而且不透氣,不適合在潮濕的叢林地帶使用。
東南亞國家普遍使用的是藤甲,用樹藤編織而成,這樣的藤甲有一定的防護力,但是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怕火。
如果敵軍使用火箭,身穿藤甲的兵士會直接成為燃燒的火人。
當初諸葛亮七擒孟獲大破藤甲兵,就是用的火攻。
趙桓讓軍械間製造的鎧甲具有透氣性好,重量輕,關鍵部位防護性強等特點,非常適合叢林作戰。在南方叢林軍隊試裝之後,將士們反應非常好。
比之前使用的笨重鎧甲好太多了,防護強度還更高。
另外,可組裝的長槍、長弓等兵器也是針對叢林研製的。
因為換裝,軍隊原先使用的武器裝備還有大量庫存,都平價賣給大越國。
得到了大宋朝大量的武器裝備和巨額低息貸款之後,大越迅速招到了大量的軍隊,由於軍餉充足,將士們因而鬥誌高昂,畢竟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於是,大越國扭轉了戰局,擋住了吳哥王朝和占城國聯軍的攻勢,雙方戰鬥陷入僵持。
吳哥王朝不斷增兵,並強迫占城國投入更多的軍隊參與進攻。
可是大越國背後有大宋強大的財力和軍事裝備的支持,扛住了雙方的攻勢,戰鬥一直持續到了年底。
眼看就要過年了,東南亞國家很多文化都來自於大宋,包括曆法,所以他們也要過春節。
士兵們都不願意繼續打仗,想過節。
蘇耶跋摩二世知道有大宋的支持,大越國很難攻克,再打下去也沒什麼意義,於是便決定撤兵。
大越國終於得以喘口氣。
於是,大越國國君李陽煥馬上派出使臣張伯玉到大宋朝拜並表示感激。
可是,使臣卻隻字不提大宋賣給他們的軍火以及貸款如何償還的問題。
大宋禮部好幾次提到此事,但張伯玉總是左右言他不予正麵答複。
禮部尚書李彌遜將這件事稟報了趙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