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長江上阻擊金軍,以避免金軍殺過長江,將長江以南也攪個天翻地覆,那對百姓,對整個大宋的臉麵都將會造成極其嚴重的侵害。
因為在這之前,金軍基本上隻在長江,被長江鎖住,最多也就打到江南,沒有遠遠的一直殺到湖南地界。
金軍深入長江以南,會對百姓的心理防線造成摧毀式的打擊。
畢竟現在連大和和東南諸國都認為長江以南大宋固若金湯,如果被金軍打穿,對心理防線顯然是致命的。
雖然趙桓打算嘗試一下不按曆史軌跡出牌,但是他的規矩不能改變,——他可以自己改變決定,但絕對不是臣子請他改變。
所以趙桓擺了擺手,對李綱趙鼎說道:“朕早就說過,軍事方麵朕要乾綱獨斷,兩位不必多言,遵照執行就是。”
李綱急聲道:“可是陛下。”
趙桓眉毛一挑,冷眼看著李綱:“如果你覺得朕的決定你無法執行,你儘管說,朕換一個人。”
李綱頓時臉色大變,隨即恭敬地作了個揖說道:“臣遵旨!”
趙桓已經把話說到這份上了,你要不聽我的,你就讓路,我找聽話的來,李綱還是很珍惜為國效力的這份榮耀的。
趙桓一直以來對他都格外的尊重,屢屢委以重任,當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讓他覺得他似乎可以在趙桓麵前多說上幾句,甚至左右皇帝的決策。
現在才知道,至少在軍事方麵,任何人的話趙桓都不會聽進去的,而時至今日,也無數次的證明皇帝趙桓的乾綱獨斷是非常英明的,做出來的所有決定都是正確的,都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這一次難道不應該也是這樣嗎?這是李綱最終選擇退讓的原因。
趙鼎原本就不敢跟趙桓硬杠,硬是李綱拉著他來的。
所以兩人隻能告退。
到了外麵趙鼎對李綱說道:“李大人,皇帝這次的決策不會有問題吧,現在整個大宋可都亂了,知道堅壁清野之後,湖北、湖南、江西的民眾都開始舉家逃難,地裡的莊稼全都荒廢了。”
李綱歎了口氣說道:“你有辦法讓皇帝改變主意嗎?至少我沒這個本事。”
趙鼎眼珠一轉,說道:“我倒有個想法,不知道能不能有效?”
“說來聽聽。”
“咱們兩個勸說皇帝,皇帝未必會聽,但是如果讓後軍都統製,江淮戰區韓世忠和名將嶽飛聯名上書,請求正麵迎敵。
他們兩個可是皇帝最仰仗的大將軍,如果他們顯示出足夠的信心和決心,未必就不能夠說服皇帝。”
李綱心頭一動,其實剛才他已經看出趙桓多少是有猶豫的,如果這時候有人再添上一把柴火,未必不能夠說服皇帝改變主意正麵迎敵,而不是把金軍放到長江以南去。
趙鼎的這個提議讓李剛連連稱是。
當下兩人聯名寫了一封緊急公文,分彆送給嶽飛和韓世忠,提出他們的看法,並請兩位大帥緊急稟報陛下,請求正麵迎敵,而不是把敵人放到長江以南。
麵對金軍的大舉入侵,韓世忠和嶽飛都十分著急,因為皇帝下的聖旨是讓他們龜縮在鎮守的五十個城池之中,不許出戰,除非敵軍強行攻城,否則便放他們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