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彌遜擦了一把冷汗,躬身道:“臣等在錄取的時候,就特意的加大了對具備經商能力的舉人的錄取力度。
無奈很多舉人連基本的數學運算都不會,很多對經商一竅不通,甚至不屑於此,臣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趙桓知道整個科舉製度已經造成了這個局麵,不可能是短期就能改變的,也不可能是他一道聖旨就能改變的,要做很多基礎性工作。
他馬上對李綱說道:“朕讓你開辦的各類專業學校,籌建的怎麼樣?”
李綱忙躬身道:“陛下禦駕親征之前要求建立的專業學校都已經開辦起來了,並且已經開始招生,包括會計工商管理,稅務,郵政,物流和機械製造,采礦探礦運輸,軍工製造和基礎的數學等專業的學院。
都按照陛下的要求,在京城、應天府、大名府和洛陽以及將來的揚州,建康、長沙,成都,長安都建起了相應的學校,每一類至少都有三所以上,根據招生情況再適當擴大。
另外長江以北的十五座我們的城池也都至少開設了一所類似的學校,根據陛下的要求做人才儲備,都撥了所有的款項,全部是由皇家之處命名,也是命名為皇家某某學院或者大學。”
趙桓很是欣賞的瞧了一眼李綱。
其實上一次他交代李綱沒有那麼細,但是李綱十分善於揣摩聖意,根據之前跟皇帝交談掌握的皇帝的思想貫穿進去,就成了現在的局麵,非常符合趙桓的預期。
趙桓很滿意,點頭說道:“很好,這項工作你要繼續抓。”
現在李綱幾乎成了教育部長和國防部長。
趙桓說道:“這些學院培養出來的學生,畢業之後全部走皇家公務員序列,由皇家開支費用。”
趙桓決定引入現代的公務員製度步驟,科舉考試的入仕為官的那條路留給想走朝廷渠道的書生。
李若水動了動嘴皮子,他原本想勸諫皇帝不要再走冗官冗兵冗費三冗的老路。
但是隨即轉念一想,人家皇帝自己開辦學校,自己掏錢培養出來的人,自己給工資給薪水,又走的是皇家途徑,他摻和個什麼勁?也沒有那個資格乾預皇家的事,於是話到嘴邊又吞下了。
趙桓對禮部尚書李彌遜說道:“三天以後的皇家會議,讓那五十個人參加。
當然先問問他們是否願意加入皇家公務員隊伍,
當下問:“願意就來,不願意朕不勉強,也不會因為他們不願意就對他們有什麼不好的看法,人各有誌,沒關係的。
朕現在隻是急著用人,而朕新開設的專業學校培養出來這些人,遠水又解不了近渴,所以才找他們。”
李彌遜忙躬身說道:“他們應該是願意的,因為臣在招錄的時候就說了,他們很可能會被皇帝直接任用為皇家的人員,薪水高三倍,還會有相應的福利和相應的爵位。”
趙桓點頭:“那就好,唉,真是人才難得。”
趙桓目光望向戶部尚書梅執禮說道:“對了,從大和國送來的女工現在總共有多少?從金國帶來的那些女人又有多少?分彆怎麼安置的?你們有沒有統計?”
梅執禮忙躬身道:“有統計的,陛下交代的事臣不敢忽視,從大和國招來的女工,包括之前的全部總共有三百二十萬人,後麵還會有陸續的女工到來,這項工作主要由莘王來負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