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皇家文思院(2 / 2)

趙桓立刻傳見。

劉益邁步走了進來,大步流星,袍帶飄飄,頭發已經差不多全白了,但卻鶴發童顏,神采奕奕。

來到近前,徑直撩衣袍跪倒磕頭:“臣劉益拜見官家!”

趙桓笑道:“快快平身,賜座!”

劉益忙謝過,邵成章端來了一把交椅,要攙扶劉益落座。

劉益卻擺了擺手,撩衣袍端正的坐在椅子上,顯然不服老。

趙桓微笑,點頭說道:“劉老先生今年高壽?”

“老臣不敢當先生二字,老臣今年七十有八。”

趙桓一挑大拇指:“七十八歲,老當益壯,能有先生這樣的體魄,難得先生真是神仙般的人物。”

“多謝官家誇讚。”

趙桓道:

“聽說你算術方麵有頗深的造詣,朕對算數也有些好奇,所以私下看了些書,想跟先生比試比試。

卿不要因為朕是皇帝就讓著朕,朕提醒你,你全力而為都未必能勝得過朕,你相信嗎?”

劉益隻是微笑,躬身說道:“官家天資聰明,老臣肯定是輸的。”

趙桓說道:

“那就開始比試了。聽說卿乃大宋名滿天下的算術高手,沒有誰能超得過你,朕很不服氣啊,今天就要把你天下第一算的頭銜拿下來,你可彆輸哭鼻子哦。”

一聽這話,劉益頓時激起了好勝之心,笑道:

“若是彆的老臣不敢說,要是算數,這天底下還真沒有幾個能及得上老臣的,要超過老臣,隻怕還真找不到。

官家既然想誠心考教老臣,那老臣就當仁不讓了,官家請出題吧。”

他的算籌是隨時帶在身上的,當下便拿了出來。

所謂算籌,就是一根根的小棍子。宋朝人當然不會現代阿拉伯數字,是用木棍來擺算式進行計算。

趙桓說道:

“聽好了,題目是:僅有方田一段,內有園池水占之。外有地一十三畝七分半。隻雲內外方圓周共相和,得三百步。問方圓周各多少?”

這道題是古代著名的數學家李冶的《益古演段》這篇數學專注中的一個數學應用題。

李冶也是金元時期的人,這個時候他還沒出生呢,宋朝末年出生在金朝疆域內。

趙桓高中數學成績還是不錯的,對數學也很有興趣。

高中數學老師曾經將這道題在課堂上作為例題講解,所以趙桓知道該怎麼算這道題。

當然,這種題對於大數學家劉益來說也不是難題,關鍵在於劉益這個年代使用的計算方法是算籌,是要一根根的用竹簽擺出來的。

計算手段上肯定不如趙桓用筆寫阿拉伯數字快。同時,現在數學中的元,比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中的元,也就是未知數,是在李冶等數學家創作的天元數開始使用的,所以劉益還不掌握天元數的計算方法。

但是他可以用其他方法來求解,畢竟數學可以用很多方法來得到結果的,但是這些方法顯然就沒有使用未知數開方程的方法簡便快捷。

所以,在劉益還在地上用算籌劈裡啪啦的擺著各種算式計算的時候,趙桓已經提筆飛快的在紙上寫出了幾個方程式,並求出了結果。

把筆放在了筆架上,拍手道:“朕算完了,結果朕已經寫在紙上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