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淵璟回答:
“臣以為,應該將開墾的荒地歸開墾人所有,由官府登記造冊給予憑證,這樣開墾人才會安心的繼續工作,同時免除三年的田地稅賦。”蘇丹小說網
趙桓點頭:“可以,不過三年太短了,十年吧,十年之內開墾的荒地不征稅,十年之後按照三十稅一征稅。”
黃淵璟嚇了一大跳,聲音都有些發顫:“三十稅一,那相當於白給啊。”
趙桓擺手:“減輕農民負擔,讓耕種的糧食都歸耕種者,百姓才能夠更有積極性去開墾荒地。”
黃淵璟躬身道:“臣隻聽說過漢朝文景之治曾經使用過三十稅一的稅率,後世基本上都是十稅一,甚至五稅一,官家此舉,堪比文帝和景帝。”
趙桓笑道:“如果你也覺得這個方法可以,那麼就由你在朝會上奏,然後推行天下。”
黃淵璟趕緊躬身施禮:“臣遵旨!”
……
三日後。
朝會。
宋朝每個月初一、十五兩次朝會。
所謂朝會,就是文武百官在這一天一大早在垂拱殿拜見皇帝,商議需要在朝會之上商議的大事。
平時則不會搞這種大會,而是由皇帝決定召見大臣。大臣有事要單獨向皇帝啟稟的,則上劄子,由皇帝確定時間召見。
朝會上,趙桓頭戴展翅襆頭,身穿圓領紅袍,腰係玉帶,腳踏皂靴,在垂拱殿龍椅落座,百官拜見。
隨後,邵成章朗聲道:“有事即奏,無事退朝。”
朝會更多是一種儀式性的。真有事要奏請皇帝商議,一般也不會選擇朝會,畢竟人太多了,一人說一句都要半天,所以都是上折子見皇帝私下聊。
嶽飛出列,躬身道:
“臣有本上奏,——如今朝廷國庫空虛,大量錢財耗費在軍費上,但落在具體的用於作戰的軍費卻少之又少,大量的軍費用在了不能作戰的廂軍之上。
現有廂軍達三十萬之眾,各州縣都拿來當雜役使用,這是極大的浪費,同時也是造成朝廷三冗的重要原因。”
一聽這話,文武百官都小聲地議論著。
的確,嶽飛沒有危言聳聽,這早就是朝野上下公開的秘密,宋朝的三冗最大的問題就是兵冗。
朝廷每年的財政收入的六分之五要用在軍費上,而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用在數量龐大又不能作戰的廂軍上。
如果這一塊能砍掉,軍費至少能節約三成。
隻是這牽扯太大了,雖然之前的大宋皇帝都知道這個問題,但誰也沒有決心、勇氣和能力去徹底解決冗兵的問題。
嶽飛絕對不是第一個提出這個問題的官員。之前有若乾官員都曾上書要求解決冗兵,裁減廂軍,但基本上都是雷聲大雨點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