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吩咐邵成章把等候在外麵的張叔夜、姚友仲以及殿前司指揮使蔣宣和李福帶進來。
張叔夜等人進來向趙桓行禮後,張叔夜又對嶽飛等人拱手道:
“嶽太尉和韓太尉在潼關大破金軍,殲滅完顏婁室兩萬兵馬,立下了不朽戰功,佩服!”
這裡張叔夜稱呼嶽飛和韓世忠為太尉,當然不是指的官職,而是在宋朝時對於領兵大將的一種尊稱。
嶽飛和韓世忠忙躬身謙虛了幾句。
皇帝趙桓對蔣宣和李福二人說道:
“朕將禦駕親征,由你二人率一萬禁軍鎮守京師。另外一萬由姚友仲率領,會同張叔夜的一萬勤王兵,隨朕出征。”
京城裡的守軍雖然號稱六萬,實際上很多是沒有經過任何軍事訓練的普通民夫百姓,無法上陣殺敵。
真正能算得上兵士的,禁軍有兩萬,分屬殿前司、侍衛親軍的馬軍司及步軍司,也就是三衙。
剩下一萬則是張叔夜帶來的勤王兵。趙桓帶走張叔夜的一萬和一萬禁軍,留下一萬鎮守開封。
蔣宣往李福都躬身施禮:“臣領旨。”
趙桓讓他二人先退下。
然後,趙桓讓嶽飛來解說既定作戰計劃,姚友仲和張叔夜聽完之後,都皺了皺眉,相互看了一眼。
姚友仲說道:“這作戰計劃不是很好,臣有不同意見。”
張叔夜也拱手道:“是呀,我們沒有必要這麼保守,應該更積極主動些,要打出氣勢來,臣也有不同看法。”
趙桓一擺手說道:
“不必了,叫你們來不是征求你們的意見,而是傳達朕的決定,這是朕已經親自參與確認的作戰計劃,你們隻需要執行,不得抗旨。”
趙桓就知道,這兩人一定會提出不同意見。
他們官大,要是不說出點意見來,反而聽從了嶽飛和韓世忠這兩個小將的意見,傳出去他們兩個麵子上也不好看,所以不管怎麼樣也會提點意見的。
可是趙桓不給他們推翻作戰計劃的機會。
張叔夜和姚友仲隻能躬身答應領旨。
布置好作戰計劃之後,趙桓便讓他們散了。
等他們走後,趙桓沉思片刻,坐在龍案後,提筆寫了一份親筆詔書,隨後折好放在袖籠裡,吩咐擺駕賢妃黃小潤的承乾宮。
……
承乾宮。
黃小潤正有些局促的坐著,聽著一個中年貴婦滔滔不絕的說著。
這中年貴婦便是宋徽宗的貴妃之一,姓王。
因為宋徽宗有兩個貴妃,年紀比較大的這個叫大王貴妃,她就是鄆王趙楷的母親。
大王貴妃指了指放在身後內侍手中的兩個看起來沉甸甸的錦盒,說道:
“咱倆也算有緣,今後都要生活在後宮裡,這點東西算是你冊封賢妃的賀禮,你可不要嫌棄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