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關係到另外一種情況了!”
老馬示意我坐下後,開始給我普及我不知道的事兒。
原來,緬北地界上的公司,還分為兩類。
一類就是掛牌公司,就比如我們所在的集團,就持有政府發放的牌照,被政府允許操作金融項目。
一張牌照,一年可能要給本地政府好幾百萬的使用費。
另外一種,簡稱為外圍公司。
所謂外圍公司,說白了就是沒有牌照的野生公司,不給政府上繳費用,找一個偏僻點的地方租一個辦公室,帶著人就可以乾。
在人家的地盤上做事情,不上交保護費,自然就不可能得到保護。
其次,國內早已注意到這邊的情況,有要求本地政府每年都得交出一部分參與灰產的人,這種行動就是特殊情況。
不交保護費的外圍公司,自然就成了本地政府處理的對象。
老馬還說,清理外圍公司,其實也是正常持有牌照的公司所要求。
市場就那麼大,蛋糕就那麼多,由於想要吃蛋糕的公司越來越多,自然也就導致每一個公司吃到的蛋糕都再減少。
舉個簡單的例子,同一個社交網站,假如隻有三家公司在上麵獵取對象,那三家公司的業績都會很高。
可要是變成十家公司,每個公司所能創造的業績永遠達不到三家時那麼多。
為了保障自身利益,這邊的老板就會聯合起來,將一些藏匿開工的外圍盤給捅出來,讓本地政府聯合國內警察進行清剿。
這一招,可謂是一石二鳥。
不僅僅完成了政府高層的任務指標,同時也清除了競爭對手。
聽到這裡,我迷糊的思維才得到梳理。
剛到這裡,見公司不少,我還想著可能隻要有錢,都可以租地方找人來開工大乾。
現在看來,還真沒那麼簡單。
老馬還說了,很多外圍公司,其實都是愣頭青搞的。
一些在公司內做熟練了的老手,賺到一些錢後,不甘心一個月隻是拿點提成,就自己買設備租場地偷偷的乾。
自己當老板,那進賬多少刨除員工提成以及洗錢的手續費後,就全都屬於自己。
這些愣頭青根本就不清楚這一灘水到底是有多深,不明白其中的道道。
運氣好,藏得深,沒有被發現,那確實能賺到不少錢。
可運氣要是不好,規模還搞得有些大,就會成為替罪羊。
在荒地上等了差不多兩個小時,手機信號才全麵恢複。
時間剛好到下午吃完飯,將手機送回到公司後大家也就都去吃飯。
吃完飯剛回到公司,就聽得大家再說,距離孟波不是很遠,大概半小時路程,一個叫賀島的地方,被清掃了兩百多人。
儘管這件事和我們沒有任何關係,但還是聽得心驚膽寒。
我忍不住想,假若有一天,我們正在開工,忽然衝進來一群荷槍實彈的警察,那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