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區李主任和楊同很熟,楊同在公社當通信員時,小李還是一名組織乾事,公社改製,鄉裡任命他為管區主任。很熟,又是妻子的上司,喝酒吃飯是自然的,隔三差五就去石網長家吃飯。管區裡沒食堂,李主任可以回鄉食堂吃飯,十幾裡路太遠,隻要下管區,李主任一般是不回鄉裡的,今天去這個村乾部家裡,明天去那個村乾部家裡,後天去石網長家裡。
楊同乾農活不是好手,草荒蟲災是大事,處理不及時,一定是荒上加荒,災上加災,就是夫妻合力滅災荒也很困難。楊同家裡每年的收成都不好,有時打農藥滅蟲災,楊同一天不回家,中午在地裡吃點東西,晚上回家老婆石玉也不做飯,說自己不餓,你自己做飯吧!我要哄孩子睡覺。
青年隊解散了,實驗田也分包到戶了,劉華隊長也不是隊長了。
劉華問楊同,你也是高中畢業,複習一下考大學吧!楊同直搖頭,我念的高中和你念的高中不一樣,考不上,也不想。
楊同對劉華說,你行,一定行,你們的高中學到東西了,考考吧!
劉華是同情楊同的,本來該出去的,又回來了,沒辦法啊!時代在變革,順時代潮流努力吧!年輕人…
楊耀和王小花第二年就回來了,小花抱著一個嬰兒,是他們愛情的結晶。
在劉華隊長說和下,王家和楊家成親戚了,楊耀和小花買了酒肉去小花娘家,把劉華隊長叫來,一家人歡歡喜喜的團圓了,全家都非常感謝劉華隊長。
劉華隊長向大隊推薦,楊耀勤勞能乾,腦袋靈光,是個好青年。大隊尊敬劉華隊長也尊重劉隊長的推薦,任楊耀為第二生產隊隊長。
楊耀任隊長後,想的是科學種田,想的是讓大家有餘糧,把試驗田的經驗用到了生產隊,廣基肥,交差種植,無荒滅荒,都取得了很大成績。第二生產隊是四個生產隊最好的,公糧繳的最多,人均分糧最多。
王小花也當上村裡婦女主任,劉華隊長慧眼識人,青年隊為村裡培養了後備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