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韜光養晦(2 / 2)

“此時的劉徹雖然貴為皇帝,但礙於禮法的壓製,無法與祖母和母親對抗,隻能韜光養晦,沉迷遊獵,但這並不代表這位年輕的天子就這麼放棄,因為在他的心中,還隱藏了一個目標。建元二年,劉徹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聯合大月氏,以夾攻匈奴。匈奴這個大漢的老對手,就是劉徹的目標所在。”

嬴政:匈奴?是被蒙恬打跑的哪個匈奴嗎?

蒙恬不解地說:“我不是把匈奴趕走了嗎?”

劉徹聽到張騫這個名字,麵上流露出一絲懷念。

當初他為了戰略目的,派張騫出使西域,聯絡與匈奴有大仇的月氏,希望能一起對付匈奴,誰能想到張騫一去不回,也不知是否還在人世。

匈奴人看不見天幕,遠在匈奴王庭的張騫似有所感,遙遙望向長安的方向,似乎有什麼東西在冥冥之中發生了變化。

這些年來,他一直沒有忘記漢武帝的囑托,即使十年不得歸鄉,他仍在無時無刻地盼望去月氏,完成陛下交給他的任務,然後回到長安覲見他的君王。

最近他發現,匈奴人的監視似乎較之以往鬆弛很多,張騫明白,他的機會要來了。

“自秦朝蒙恬北擊匈奴,將其驅逐出河套地區,匈奴畏懼蒙恬威名,十餘年不敢進犯。直到秦末漢初,匈奴部族出現了一位叫冒頓的猛人,他是匈奴頭曼單於之子,本是匈奴太子,頭曼卻欲將王位傳給所寵閼氏之子,將冒頓派往月氏為質,隨即發兵攻打月氏,冒頓偷了一匹馬才逃出來。頭曼見其勇猛無雙,給他一支軍隊統領,然而冒頓完全不打算和便宜爹父慈子孝。”

“為了訓練一支絕對服從自己的軍隊,他製造了一種名鳴鏑的響箭,外出打獵時,他射出響箭,部下有不隨鳴鏑射往同一目標的都被殺死。他用鳴鏑射自己的寶馬,左右有不敢射者,也被斬殺。他又用鳴鏑射自己的愛妻,左右仍有不敢射者,又被斬殺。後來,他以鳴鏑射頭曼單於的寶馬,左右無一人不射。冒頓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在一次隨父頭曼單於出獵時,冒頓用鳴鏑射頭曼,部下射殺頭曼。隨後冒頓誅殺後母及異母弟,又殺死朝中異己,自立為匈奴單於。”

嬴政眉頭一挑:“這冒頓倒是和胡亥有共同語言。”

這話他敢說,彆人卻不敢接,紛紛當做沒有聽到。

扶蘇彆過眼不去看。

扶蘇雖然與父皇會有意見相左的時候,但他由衷地愛戴父皇,何況秦法中不孝是重罪,幾時聽說過殺父這種行徑,他沒聽說過,也不會理解這種行為。

但扶蘇隻是仁慈,不是聖母,他也不能說冒頓這種行為有什麼錯。畢竟從頭曼把親兒子派去當人質,反手就開站,似乎也沒考慮過兒子死活。

這種情況下讓冒頓當孝子,屬實有些為難冒頓了。

扶蘇突然想起曆史上自己接到賜死詔書後,乾脆自殺的事情……他有些心虛。

他對自己說,那些茹毛飲血、不通教化的匈奴人,怎麼能與英明神武的父皇相比?

如果有一天父皇真的下旨賜死我,那大概是我做錯了什麼事吧?

劉邦收斂了臉上漫不經心的笑意,凝重地說:“此人絕不簡單。”

不知為什麼,明明之前從未有過交集,可他一聽到這冒頓單於的名字,內心就湧起一種極其不爽的心情。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