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手續辦理妥當後,老文書將正式的土地契約遞給陳宛白。
陳宛白接過地契,心中才感到了一絲欣慰。果然無論在什麼年代,有房有地,才踏實。
她將地契放入了布袋裡,從袋中掏出一個竹製便當盒,這盒子和她之前給熊掌櫃的一模一樣,放在了桌上。
“爺爺,今日多謝您了。這是我做的一些吃食,請不要拒絕。”她說完,小跑著離開了房間。
陳宛白離開縣衙後,拉著牛車沿著街道向前走。縣城的街道不同於鎮上,不光主街上鋪設著整齊的青石板,即便是輔街和居民巷,也都是青石板路麵。
街道上顯得格外熱鬨。
商鋪林立,包子鋪、麵館、糕點鋪幾乎是家家相連,一條街上甚至能看見兩三家同樣類型的鋪子。
與鎮上相比,縣城的街道顯得更加寬敞和整潔。商鋪的招牌大多寫得工整漂亮,有的用金字鑲邊,遠遠就能看到;而鎮上的商鋪則多是簡樸的木牌。
陳宛白打算去雜貨鋪,因為雜貨鋪基本啥都賣。
拐了一條街,在一條輔街的中間,她看見了一家兩開間的雜貨鋪。雜貨鋪門口掛著一塊木製招牌,上麵寫著“胡記雜貨”,店門口擺著各式日常用品:竹籃、竹筐、藤簍等等,還有幾捆草繩、麻繩。
陳宛白將牛車停在了鋪子旁邊,抬腳跨進了店裡。店內比門外還要熱鬨,貨架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物品,油鹽醬醋、針頭線腦、生活用具、農具刀具、甚至連文房四寶、古董玩具都能看見。
掌櫃的是一個中年男子,正在招呼顧客。見陳宛白進門,扭頭看了一眼,衝著她笑了一下,點頭示意她隨意看看。
陳宛白微笑一下,便在店內閒逛起來,看看有沒有自己需要的東西。
她想著冬日將至,家裡需要補充一些日常用品,雖然鎮上也能買到,但若縣裡的品質更好,價格更低,順便帶些回去也是劃算的。
進門處油鹽醬醋的貨架,她先挑選了起來。發現縣裡的鹽比鎮上的要白淨許多,質量顯然更勝一籌。
鹽堆上插著一塊牌子,上麵寫著“九文”,看來是九文一斤,比鎮上的七文一斤略貴。
她湊近聞了聞,發現鹽中的土腥味比鎮上的淡了許多,看來質量確實不錯。想到家裡醃製臘肉時幾乎用光了存鹽,她打算等會兒稱幾斤帶回去。
鹽旁邊擺放著幾個小壇子,上麵寫著“豆醬”。陳宛白看著來了興致,想起小時候跟著奶奶學做黃豆醬的場景,雖然當時沒學會,但她記得那味道極好。於是她決定買上兩壇,做菜時放些進去,滋味必定更好。
等陳宛白逛到了生活用品的時候,掌櫃已經忙完走了過來。
他帶著幾分歉意地笑道:“小哥,抱歉讓你久等了,你想要買些啥?”
陳宛白正好就看見了一個手爐,她打算買回去給柳氏。這個手爐小巧輕便,正好適合冬天用來暖手。
她指著那個手爐問道:“這個怎麼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