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你娘咋不來?讓你一個小姑娘來,不怕你嚇著。”張有娣這才轉了話題。
“我娘身子不好,我擔心她會受到衝撞。再說了,這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有何所懼?”陳宛白笑著回答道。
“哈哈哈,你這小丫頭,說話跟個大人似的。”劉素梅捂嘴笑道。
眾人都被陳宛白的話逗樂了,氣氛一時之間變得更加輕鬆。
此時,院子外傳來了喧鬨聲,原來是送葬的人回來了。人群熙熙攘攘地湧了過來,一時間,整個院外人聲鼎沸,熱鬨非凡。
王大娘看了一眼人群,說道:“等燎火儀式結束,就可以開席了。”
燎火儀式是村裡每次葬禮結束後必不可少的環節。
這個儀式不僅是為了送彆亡者,也為了驅邪避祟,保護參與送葬的人及其家庭不受負麵影響。並且消除死亡對人們心中的恐懼和不安,給予人們一種心理上的慰藉和安全感,減輕對死亡的恐懼和忌諱。
同時象征新生,通過燎火,寓意著送葬者告彆死亡的陰影,迎來新的開始和生活的希望。
當送葬的隊伍結束行程歸來,不能馬上就進入家門。
首先,準備一個盆並將其裝滿水,把一把刀放在盆的旁邊。然後,在門外聚集一堆乾柴並將其點燃。
接下來,參與送葬的人員要用刀在水盆的邊上反複磨動幾次。最後,送葬的人要從燃燒著的火堆上跳過去。隻有完成了這個步驟,才被允許進入家門。
(注:資料來源《宛署雜記》中回答了這個問題——燎火而入,“不知何義也”。)
燎火儀式結束後,人們紛紛回到座位,等待開席。
眾人坐定之後,幫忙做事的年輕壯勞力們便開始上菜。
最先端上來的是一盤黃瓜絲,加了醬油、鹽拌勻。
陳宛白隻夾了一筷子嘗了嘗,味道著實一般,遠不如上一世酸辣可口的拍黃瓜好吃。
“咋了,小白,不喜歡吃這個?”王大娘見陳宛白放下筷子,關切地問道。
“不喜歡吃黃瓜的話,等一下,下一盤就是雞了,你多嘗嘗。”張有娣嘴裡嚼著黃瓜絲,對陳宛白說道。
上菜的順序依照先冷後熱、先主後次、先菜後湯的規矩。冷菜通常作為菜肴的開場,冷菜上桌完畢後,才會上熱菜。熱菜當中一般有頭菜,喪事的頭菜通常會是雞。
果然,張有娣話音未落,一盤炒雞塊就端了上來。盤子不大,裡頭的雞塊也沒幾塊,估計一人兩筷子就見底了。
陳宛白心中無比慶幸自己跟隨王大娘坐到了這一桌。
畢竟作為村裡的八卦頭子,王大娘所交好的必然也是喜好八卦之人。這一桌,除了陳宛白,其餘七人皆是八卦的狂熱分子。
她們甚至連席麵都吃得慢悠悠的,隻顧著交流各自知曉的八卦。哪像彆的桌上,那端菜的青年還沒來得及將菜放下,就被搶了個精光。
緊接著,上來了一盤清蒸鯽魚。南陽府本就水多,鬆山縣更是如此,故而鯽魚並非什麼稀罕精貴之物。
陳宛白嘗了一口,這是魚原原本本的味道,桌上的其餘幾人不太喜歡,可她卻覺得還行。在彆人眼中的魚腥味,於她而言就是原汁原味的魚鮮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