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裡居住的時候,神明好像完全變了個人似的。他的臉色陰沉,目光陰鬱,好像看著什麼都不順眼。
他會用石頭打磨出來的刀子,在自己身上不斷的割,割的鮮血淋漓也渾然不覺。
他還會抓一些小動物,在山洞裡慢慢的殺死,看到小動物的慘叫和哀鳴,他就好像很滿足。
這些情況,都是那個隨從無意中看到的,但他什麼都不敢說,也不敢提。
等神明在山裡住了幾天之後,重新回到部族裡,就又恢複了那個寬宏博愛的人。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了神明死去,這個隨從才把事情悄悄告訴自己的兒子,經過他的兒子,一代一代傳了下來。
“大爺,這件事,代表什麼?”我想了想,類似的情況如果放在當時,可能沒人能理解,但放到現在的話,大部分人應該都知道,這就是所謂的雙重人格。
“他有心魔了,那是他的心魔。”
趙用極所解釋的心魔,我不太理解,不過,我大概知道,這跟雙重人格,基本是一個意思。
有的時候,神明是一個完美無瑕的好人,善人,但有些時候,神明又變成了一個十足的惡魔。
“大爺,這也沒什麼吧?畢竟,那個所謂的神明已經死了那麼多年了。”
“你這個娃娃,是真傻嗎?你想想,他那樣的人,即便死,也不會死的那麼徹底。”
神明的來曆,其實在那些文字記載裡,也沒有標明,因為神明當時出現的就很莫名其妙,也沒有人仔細詢問,他是從哪兒來的。
神明雖然死了,但他的意念,卻沒有消亡。
他的葬禮,之所以那麼隱秘,就是因為要處理神明的意念。
在神明死去的時候,部族還沒有分/裂的征兆,跟隨他的幾個親信,也都忠心耿耿,所以,他們嚴格的遵循神明的遺願,用神明所指定的材料,雕刻了兩尊石像。
“你覺得,那都是石頭嗎?其實不是,那是骨頭。”
趙用極說,那種透明的石像,是用一種骨頭雕刻的。現在看起來,那是一種令人無法想象的工藝,它完全用人額頭上的骨頭,拿特製的藥水融化,堅硬的骨頭就好像融化的蠟燭,變成液/體。
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骨頭融化的液/體,最後就凝固成幾乎透明的固體,不僅透明,而且非常堅硬,是上好的雕刻材料。
這種材料,是用慧骨凝固而成的,所以最適於存放人的意念,人的意念在這樣的材料裡,等同於冬眠,可以保存很久很久。
“娃子,你現在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嗎?”
我點了點頭,趙用極雖然講述的不是那麼明白,但中間的細節隻要一歸攏,就能猜出個大概。
神明隻有一個,但是他死去以後,透明的石像卻雕刻了兩尊。這就說明,神明的意念,分彆附著到了石像上。
而且,他的意念一分為二,善良的一道,邪惡的一道,涇渭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