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生回到家,父親陳國強和母親劉貴容還沒睡。
“你大伯說現在香江有個探親新政剛落地,你可以以探親的名義在香江呆兩三個月。”
陳生原以為這事不會那麼快有著落,倒沒想到晚上回來就收到了大伯的回信。
“你大伯托朋友給你在香江找了份將軍澳馬場的地勤工作,去到就可以上班,住的地方他已經安排好。”
“他的建議是讓你先遞交旅遊申請,拿到旅遊簽證後以遊客的身份進入香江,讓我們再給你申請探親的,這樣可以省去等待簽證的時間。”
旅遊簽差不多要兩個星期,探親得一個月才能下來。
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總有辦法可用,這屬於合理利用規則,劉貴容並非死腦筋的人,並不反對這方法。
“那我明天就去申請。”
一聽可以去香江,陳生已經有些迫不及待,98世界杯預選賽很快就要開始,他也要提前去香江摸清楚那邊的情況。
至於簽證問題,這時代隻要鈔能力夠,隻是分分鐘問題。
“我明天和你大伯說一聲。”
兒子並非第一次獨自去香江,這方麵他向來很獨立,劉貴容倒也不擔心他。
陳生雖然學習不行,但興許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原因,長得是牛高馬大,早在十六歲的時候就敢自己坐車跑去香江玩。
結束了去香江的話題,劉貴容說起了另一件事。
“老陳,今天房東問我想不想把早餐店的店鋪買下來,他準備移民加國去給兒子看孫子了。”
陳生耳朵動了動,他記憶裡好像聽父母說過這回事,但那是很久以後的事了。
想想自己當初那敗家衰樣也就釋然,想必是當時老爹老媽覺得告訴他也沒什麼作用。
“多少錢一平。”
陳國強的聲音從廚房傳來。
“我們現在租的那早餐店有二十九平,他開價二十二萬。”
劉貴容說道。
“我們租那商鋪才100一個月,這二十二萬都快夠租二十年了,他那商鋪都好幾十年的老騎樓了,這張老頭要價也太狠了吧。”
陳國強倒吸了口氣的聲音響起。
“我也覺得有些貴了,前年我們那條街有個店麵和他那家一樣大,位置比他的好才賣了二十萬。”
陳生卻是心中一動,腦海中閃現出和附近相關的房產信息。
老舊小區拆遷改造…棚改…
未來十年自己所在的這片片區都將被拆遷改造,當時的政策好像是原商鋪鋪主可以房價的價格回購自己的商鋪麵積,或者直接給拆遷款。
後來那片區域被開發成了高級商業區,房價直接翻了幾番,商鋪更是直接翻了十倍。
看完這些信息陳生終於理解了父母當年提起此事還懊惱不已。
常念叨當年如果拿下那商鋪或拿錢在附近買多多一套房就好了,而不是放著看它貶值。
聽老爸老媽的意思,當年兩人顯然是可以拿出二十二萬的,於是開口提醒說道。
“老陳,這一個商鋪養三代人貴點也很正常,我倒覺得你可以買下來傳給你兒子我,以後還可以傳給你孫子。”
“老陳你想想,十年前一萬塊錢可以在城郊附近買一塊地建房了,現在一萬塊也就能在這附近買個廁所,再過十年可能連半個廁所都買不起。”
不說十年後,今年是98年,陳生知道就今年房地產新政下來後房產就小漲了一波。
首付貸款、期房等的出現打破了陳舊的全款買房模式,帶給華國房產全新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