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算盤是這樣,如果被調走的是縣委書記,那藏在茶葉盒內的卡片就當沒有過。</p>
如果調走的是縣長,在事後就告訴縣委書記他早就支持他,證據便是茶葉盒內的卡片,隻是縣委書記你遺漏了這張卡片而已。</p>
最終,這位常務副縣長猜對了,調走的是縣長。</p>
調走縣長,且市裡的詢問了縣委書記的意見,願意和誰搭班子。</p>
常務副縣長找到縣委書記,將茶葉盒中的卡片取出來,表明早就在支持縣委書記。</p>
縣委書記果真以為是自己疏忽了,沒看到那張卡片,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覺得常務副縣長是能夠和他搭班子的,便向市裡推薦了他,最終這位常務副縣長如願成為代縣長。</p>
還有兩篇文章,故事各不相同。</p>
第一篇文章點明龍門茶盒是一個渠道,一個能讓人驚訝的渠道。</p>
第二篇文章表達的觀點是龍門茶盒具有進可攻,退可守的特點,靈活運用起來皆有利自身。</p>
剩下兩篇文章,一篇講述龍門茶盒蘊含支持表態之意,另一篇文章講述龍門茶盒有暗示提點之意。</p>
總之,茶盒是茶盒,運用權在送茶人手裡。</p>
幾篇文章總體下來,最終表述的觀點隻有一個,龍門茶盒的可塑性極強,就看送茶者怎麼使用。</p>
左歸雲看完這些文章後,他很是憤怒。</p>
他知道,這是左開宇的手筆。</p>
他也恍然大悟,為什麼左開宇要送茶葉,原來是承前,這幾篇文章便是啟後。</p>
這個啟後也啟得太大了些。</p>
這是在售賣茶葉嗎?</p>
這分明是在售賣一種工具,一種能夠有效達到目的卻見不得光的工具。</p>
左開宇再次給左開宇打了電話,這一次,他很是憤怒。</p>
“左開宇,你想乾什麼,啊!”</p>
“你知道你這麼做是什麼行為嗎?”</p>
“你全光縣的這些茶葉還是茶葉嗎?”</p>
左開宇聽到左歸雲暴怒的怒吼,他坦然一笑。</p>
他沒有辯解,也沒有回答。</p>
左歸雲繼續質問左開宇,一句接著一句。</p>
終於,左歸雲吼累了,他怒聲道:“你還在聽嗎?”</p>
左開宇回答:“在聽。”</p>
左歸雲冷聲問:“既然在聽,那你告訴我,為什麼要這麼做!”</p>
左開宇深吸一口氣,不緊不慢,絲毫沒有因為左歸雲的暴怒而產生情緒波動。</p>
他回答說:“左書記,這是目前唯一能讓全光縣野茶走出全光縣的方法,是全光縣的希望。”</p>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如果我不提供這麼一個工具,難不成那些想辦事的人就不辦事嗎,那些想站隊的人就不站隊嗎。”</p>
“這種風氣會因為我這個茶葉盒的出現而發生什麼改變嗎,顯然不會。”</p>
“我這個茶葉盒無非就是把他們需要複雜辦的事情簡單化了。”</p>
“自然,我也承認,我有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