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倫聽寇淑這般說,知道隻是學術著作,更加放心了,就和寇淑討論起印刷術,寇淑說她入宮前,格物學者們正在研究油墨,請蔡倫代為問一問進展。
寇淑又想起當年紅軍製油墨,似乎用到了桐油和鍋底灰,寇淑讓格物學者們嘗試用桐油,並加入草木灰,看看是否能夠獲得堪用的油墨。
蔡倫一一記下,在交談時,寇淑又提到有太醫言,常山可用於抗瘧,但服用此藥容易引發嘔吐,寇淑想讓格物學者們收集常山,通過水提醇提等法獲得其有用成分,看看其治療效果,又讓他們嘗試提取那些可止吐的藥材配合使用,儘量發揮治療作用,降低其副作用。
寇淑又說有人言黃花蒿或青蒿等物的汁水也可以治療瘧疾,可做一些嘗試,同時嘗試通過水提醇提等法獲得其有用成分。
蔡倫來自於大漢南方邊郡桂陽,也就是後世的兩湖地區,當地氣候炎熱,得瘧疾的人非常多,蔡倫族人也有不少死於瘧疾,而大漢要想開發南方,最大的困擾就是瘧疾,所以蔡倫聽說有兩種藥可有利於治療瘧疾,自然非常上心。
蔡倫表示一定會將這件事傳遞到位,又建議寇淑可以著太醫做一些研究,有些物品通過太醫來辦,責令各地醫官協助搜尋,反而更加方便。
寇淑眼珠子一轉,想起了安宮牛黃丸,這玩意要用麝香,宮中嚴禁,恰好可以用來試探蔡倫的態度,蔡倫聽完果然有些吃驚,“參精丸可用來救命,已得驗證,隻是為甚要加入麝香、牛黃、三七、柳樹汁、大蒜素等物?”
“此是淑格物所得,參精丸雖發揮奇效,讓定遠侯醒轉,但更多的是補氣,激發定遠侯體內的潛能,無法起到治療作用,此時需搭配其他治療藥材。
太醫告訴我,麝香可開竅醒神,牛黃和柳樹汁可清熱解毒,三七可止血,大蒜素可用來解毒消腫,聯合用藥或有奇效,隻是麝香不適合在宮中製作,隻能在宮外嘗試!”
蔡倫聽完,點頭稱是,不過又說這些藥材太過名貴,恐怕很難推廣,寇淑則笑著說道,“救命之藥一開始多用名貴藥材,能購買者非富即貴,朝廷肯定可得不少收益。
所得收益可拿出部分做試驗,嘗試以便宜常用之藥材代替名貴藥材,如此一步步推進,朝廷不僅頗有所得,也可推陳出新,研製出廉價之救命藥以利天下百姓和為國征戰的將士!”
蔡倫立刻明白過來,他迅速想起了棉花,想起寇家起的幾個作坊,又想起寇淑在天子談及絲綢外售之事,很明顯此女不僅僅擅長搞格物,而且還懂經商理財之道,隻要有機會就想利用這方麵的學識為國謀財,這是治國的本領呀!
鄧後也有治國的本領,隻是蔡倫感覺兩者有所不同,寇淑有一手格物的本領,她總能搞出新東西,提出新思路,然後利用新東西獲益或者提高收益,最典型的就是棉花。
鄧後則喜歡閱讀經史,她常常按照經史上的思路提供建議,或者希望朝廷節儉不要亂花錢,相比較於能開源的寇淑,就沒什麼新穎之處了。
如果二選一,蔡倫覺得寇淑的治國之道更有好處,節儉是有限的,但開源是無限的,蔡倫愈發覺得推薦寇淑為平原王妃是一步得意之作,天子和平原王都多病,非長壽之相,此女未來若是臨朝稱製,應當有利於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