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就在李恪應了外鎮之事的一瞬間,整個大唐便風雲突變了,三國鼎立變成了楚漢之爭,剩下的自然就是魏王李泰還有太子李承乾了。
就在李恪應下的聲音傳到李承乾耳中的時候,李承乾的臉上也露出了幾乎抑製不住的笑意。
李恪退出儲位之爭,這也就意味著他的儲君之位又穩固了幾分,李承乾焉能不喜。
“如此甚好,那待不日楚王冊妃,便可就藩揚州,此時便算是定下了。”李世民點了點頭,對朝中眾臣道。
在這個時候,滿朝文武已再無一人敢出來反對此事,畢竟這個時候誰若是敢處理反對此事,便是同李世民作對,同李承乾作對,同長孫家作對,此行與自尋死路又有何異?
如此一來,李恪外鎮揚州,就此退出儲位之爭一事似乎已經板上釘釘了。
————————————————
大朝散後,朝中的眾臣也都各懷心思,顯然是今日朝堂上的事情太過詭異,眾臣們還未回過味來,一邊在出宮的宮道上走著,一邊低頭思索著方才大殿上發生地事情,還宛在夢中。
李恪剛出了兩儀殿,正沿著殿下的玉階往下走著,一個老者卻迎麵出現在了李恪的眼前。
“老臣溫彥博拜見殿下。”禦史大夫溫彥博走到了李恪的身前,拱手拜道。
李恪見得溫彥博當麵,臉上抬手虛扶起溫彥博,對溫彥博道:“溫大夫快快起身,溫大夫在此出現,莫非是專程等候本王而來?”
溫彥博回道:“老臣正是在此專等殿下。”
李恪不解地問道:“不知溫大夫在此等候本王所為何事?”
溫彥博道:“老臣在此是專為提醒殿下,殿下如今雖應下外鎮揚州之事,但朝堂之下人心叵測,近來朝中有多事,殿下尚需千萬仔細啊,莫再吃了虧。”
李恪於溫彥博有恩,溫彥博乃赤誠君子,一直對此事銘記於心,把李恪視作自家子侄來照拂,此番朝中局勢大變,溫彥博也是擔心李恪安危,這才專程留步於此,提醒李恪。
李恪問道:“溫大夫所言可以進來朝野中關於本王和太子間的傳聞?”
溫彥博點了點頭回道:“殿下與太子手足和睦,自是好事,隻是凡事大多非是捏造,唯空穴方可來風,有些話老臣為人臣子,不便多言,殿下明白便是。”
溫彥博的心意,李恪豈會不知,李恪看著溫彥博已經老邁地有些渾濁的雙眼,也微微有些動容。
李恪雙手輕輕握了握溫彥博的手掌,對溫彥博道:“溫大夫之情,李恪銘感腑內,隻是溫大夫但請寬心,李恪非是愚鈍之人,凡事自有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