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們的電影市場很火熱,我接到過無數個電影公司老板給我的電話,他們拿著買來的ip、劇本來找我,說你能不能幫我把這個拍成電影?你可以開價格,投資、股份、比例你說了。”
林曉光饒有興致地問道:“那你接受了嗎?”
程祉希笑著搖了搖頭:“當然沒有,這種項目一般我都不會接的,因為我覺得目前這種項目的孵化方式,並不適合目前華國電影市場的情境,我覺得往往這種情況下孵化出來的產品會有問題。”
程祉希還跟林曉光舉例子,有一個電影公司老板雄心勃勃地開發了很多模式,他打電話告訴程祉希,按照這個模式來,電影項目可以賣到25億,原話是“基礎就是25億起”。
但對於程祉希來說,一切的包裝還是要回到內容,因為所謂的模式一旦出錯,那就會從25億開始減分。
但如果內容本身足夠好,無論怎麼包裝都會是一個超過25億的項目。
“我做項目很多時候都不是拿到劇本再去找導演,我通常有了概念或者點子,再尋找喜歡這個項目的導演,跟導演一起孵化這個項目,這樣項目的孵化時間和周期就會縮短。”
“還有一種比如說導演自己心中已經有一個想法了,在實現過程中,我會幫給加一把助力,導演需要什麼我來進行輔助,然後呈現出來,這樣完成度才會比較高。”
林曉光直言不諱地道:“祉希,我的想法其實跟你差不多,隻不過,我是屬於比較傳統的模式,跟封導的模式一樣,都是先要有個好劇本,才會開始操作,如果沒有碰到好劇本,我寧願什麼都不拍。”
一切都比預期好的太多,上映一周時間,大鵬拍的這部爛片《煎餅俠》,就成功突破了7億票房大關。
雖然大部分華國電影都是牆內開花,牆外不香,但是《煎餅俠》倒是成功登陸了米國影院,而且票房還挺“不錯”。
《煎餅俠》從7月3日在米國上映以來,首周末便收獲了42萬美元的票房。
這個成績在登陸米國市場的華國電影中,僅比去年《分手大師》的427萬美元低一點。
當然了,《煎餅俠》可以“引以為傲”的還有另外一組數據,《煎餅俠》在米國上映的時候,隻在15塊銀幕上播出,所以每一塊銀幕《煎餅俠》獲得的票房都接近3萬美元。
不過,這些所謂的“成績”並不能說明《煎餅俠》的“賺錢效率”很高。
畢竟《煎餅俠》上映的影院數量相當有限,想看的人就隻能在這些影院看,單塊銀幕的票房高一些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而《煎餅俠》這一次在海外的發行也是沾了萬達的光,在上映的15家影院當中,有13家來自於美國院線ac,而ac在3年前就已經被萬達全資收購了。
如果萬達不是《煎餅俠》的出品方之一的話,《煎餅俠》要賣到海外去還會更困難。
而且,這15家影院大多位於紐約、洛杉磯、舊金山、波士頓等大城市的華人聚集區,所以會去電影院看《煎餅俠》的大多也是華人觀眾。
在影院的兩場《煎餅俠》的觀眾中幾乎清一色都是華人,其他族裔的人群則是少得可憐。
不過,這似乎為華國電影打開北美市場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既然目前國產電影還無法靠品質打動美國人,人海戰術倒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